昆明人在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吗

昆明人在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吗

农历九月九日,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重阳节。九九重阳,由于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菊花盛开。故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和老昆明竹枝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自古以来,老昆明人在重阳节这天,家家户户就有“螺峰登高,饮菊花酒,酬馈花糕”的习俗,皆以“面簇诸果为花糕”,称为“重阳糕”,除全家带上山共食之外,还“亲相酬馈”给亲朋好友分享。

重阳糕系新麦磨成的面揉和,做成几层,寓“层层高”之意,每层都涂抹红糖稀,夹有元肉。松仁,最上一层嵌有枣子、莲子、白果等并撒上芝麻、红绿丝,蒸熟后,色香味俱全。带到山上后分享时,由长者切成菱形,一人一块。

这天,圆通山上下寺内香客很少,采芝径、月石亭登高的游人却络绎不绝。到山顶后,大家席地而坐,拿出带来的菊花酒、重阳糕及凉米线、凉面、凉豌豆粉火腿、卤菜、花生、瓜子等食品饮酒尽欢,叫做“吃席子酒”。

有首老昆明《竹枝词》形容道:“重阳糕饼卯时尝,酒底花开菊正黄。饭后登高呼女伴,山头拾得锦香囊。”

还有一首《竹枝词》形容说:“登高多在圆通山,道是螺峰尚可攀。石蹬层层叠叠转,山前上去山后还。”

那么昆明人为什么在重阳节这天有登高的习俗呢?

有一个民间演化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毕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这就是关于老昆明人为什么在重阳节登高的传说。

然而对于昆明人来说,重九,又是辛亥革命云南反清起义的纪念日,有关部门将在这天,举办各种纪念活动。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407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