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诞生发源地:嵊州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目前中国的第二大剧种,最早起源于清末时候的浙江嵊县,即今天浙江省绍兴地区的嵊州市,是由当地民歌演化而来,并在发展过程中汲取昆曲、绍剧等剧种之特色而成的。

越剧的发源地嵊州,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神韵吸引着各方名流的慕名拜访,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誉。这里风光旖旎,秀山环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横贯全境的剡溪,更以其独特的灵动气质,造就了嵊州地区独具神韵的秀美风貌。妖娆多姿的自然风光赋予了这里神奇的魅力,吸引着历代高贤名流纷纷而至,在赏景怡情之余,为后世留下了众多流传千古的不朽篇章。

在李杜之前,早有东晋“十八高僧”和“十八名士”慕名游剡、王羲之徙居金陵,而同在唐代,更有王维、温庭筠等400多位诗人在此泛舟吟唱,其后,宋代朱熹、王十朋等一大批文人墨客,乃至近代的蔡元培等学界泰斗都纷纷讲学鹿门、设帐城南、执教书院,为嵊州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促进了嵊州文化的多元发展。

嵊州地区民间音乐歌舞发展极盛。民乐有辕门、妒花、绣球、十番、节诗、将军令及民歌看牛调、五更调、工尺调、双看相调、三番十二郎调和宣卷调、道情调等。民间舞蹈有狮舞、龙舞、仙鹤舞、菜瓶舞、高跷、荡湖船、练嘴行、回头拜、调五马、大头和、哑背疯,以及翻表、叠罗汉等。这里还流传着古老的傀儡班、目连班、徽班、乱弹班、调腔班、高腔班以及孟姜班和鹦歌班。外来文化的注入丰富了这里的民间艺术,并在与本土艺术的交融中开花结果,不同文化的碰撞,也为嵊州地区的人们带来了新的灵感与眼界。随着民间写诗填词之风的日益兴盛,能歌善唱的嵊州人更把歌声融入了他们的生活。这里村村有祠堂,堂堂有戏台,保保有庙,庙庙有舞台。“见物唱物,见人唱人”,多才多艺的嵊州人,就这样成为了越剧艺术最原始的创造者,嵊州也为越剧艺术的孕育和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343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