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行当甚多,唯有说书难习,装文装武我自己,好像一台大戏。”
评书是一门说故事的艺术。评书叙述故事、描绘景物、评论是非、再现各类人物的神态,全凭演员一张嘴,正所谓“集生旦净丑于一身,冶万事万物于一炉”。
评书艺人用口头语言说演,在语言运用上,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介绍为主。传统的评书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场诗”,或说一段小故事,然后进入正式表演。
评书的表演手段十分丰富,大体可以概括为“说、演、评、噱、学”。
其中“说”指叙述故事。评书讲求“以说当先”。有人将评书中的说表艺术分为叙述和表达。叙述指叙述故事,表达包括表达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人物的内心独白和思维活动。
“说”是贯穿评书始终的一种表演形式,它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讲述故事、渲染背景、交代细节、描绘人物以及引出对话和评论。评书艺人讲故事要把握一定的技巧,做到“疾徐快慢自如,道事叙理从容”。介绍事件缘由要说得有头有尾,真实可信;描述人物性格要生动形象;讲评事件要有理有据。最后达到“句句警人心,听者自动容”的境界。
评书表演手段中的“演”专指对人物的模拟,主要从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方面,多角度地刻画人物性格,将人物的风貌呈现在听众面前。模拟人物要以对话为主,以表情和动作为辅。个性化的人物要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对话是表现人物性格最为理想的方法。模拟人物的动作表情贵在含蓄,讲求点到为止,过犹不及。艺谚云:“喘吁吁,满台转,观众看着眼发乱。没方向,没视线,人物情节难表现。”
评书因评点而得名,“评书不评,演员无能”。点评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及事件是评书中的重头戏。演员的评点在评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评点可以用来交代故事的背景,评论式的语言既可以构成悬念,引导听众进入故事,还可以为后面的故事做铺垫,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评点还能够准确刻画人物性格。
“噱”指笑料。评书中相声式的炸“包袱”不多,更多的是会心的幽默。构成笑料的方法手段很多,如对比、夸张、比喻等。评书是“古事今说”。说书人喜欢见景生情,当场抓哏,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双厚坪最擅此道,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于叙述古人之中,暗地讥讽时事,不露芒角,令人心旷神怡”。
“学”又称之为“技”,俗称“八技”,在评书中运用得极为广泛。“学”在评书表演中体现为两大类:一类是模拟自然的事物,另一类是模拟人的声音。
形象地模拟出各种声音是评书艺人表演评书的基本功之一。“学”的作用在于渲染气氛,给人以逼真之感。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方言、土语甚至洋腔洋调,但凡有助于渲染环境,表现主题的声音,艺人都要学习。张次溪在《人民首都的天桥》中说:“学风时必说:呜呜呜,狂风大作。学雨时必说:哗哗哗,雨犹如瓢泼的一般。发炮时必说:咕噜噜,沉雷震动天曹……说到一声梆子响,便刷刷刷,必是箭似飞蝗。就怕赶上说下雪,干张着大嘴,没法儿办。”
在模拟人的声音方面,艺人们学的最多的是方言(俗称“倒口”)。最初的“倒口”倒的是山东、山西、江浙一带的方言。新评书中的“倒口”更加普遍,有时在人物对话中还点缀若干外国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