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长安县花神会的特色与来历
长安自清末以至民国十五年镇嵩军围困西安城前,每逢农历九月,举办“花神会”,历时月余,颇具盛况。
长安花神会地址在西安东关长关坊,即今之碑林区长乐坊东段。这一地区原为唐宫遗址,庵庙林立,计有景龙池北口之“老母楼”,即原唐宫“牡丹亭”、“万灵庵”、“老爷庙”(关帝庙)、“药王洞”(药王庙)、“城隍庙”、“娘娘庙”。解放后,除“老母楼”至今尚存外,其他庙院均已拆建为商场、工厂和民房。花神庙据传即“娘娘庙”,位于现市三中西邻,中间仅隔“老爷庙”,西边毗连“药王洞”,坐北朝南,面积约一亩多地。
西安东关,解放前为四关之首,文化经济较其他三关发达繁盛,建制属西安市第七区。这一区之特点是半城半乡,半农半商,沿廓城(土城)街坊多为农户,如唐宫遗址窦府巷、景龙池、索罗巷、北火巷、长关坊、兴庆坊以及南廓门附近之永宁庄、小庄等街坊,历代农家因袭唐宫御苑遗风,多辟地建园种植花木。时至清末民初,大小花园颇多,规模较大者有朱、安、戎、杨等家。
民国建立后,长安县政府将东关“娘娘庙”辟为“花木试验场”,由几家大花园联合管理,在庙院内广植名花异草,阳春三月牡丹、月季、芍药、玫瑰盛开,姹紫嫣红,前往理花者,不绝于途。
花神会于每年农历九月举办,以赏菊为主,除园内培植名品外,各大花园均将其名贵菊花送至园中供展,私人养菊者争将其佳品送往争相斗奇。菊展开始,试验场“首事”发帖邀请文人雅士集会,在神龛前摆设供礼,红烛高燃,香烟缭绕,鸣放鞭炮。参加者齐向花神行跪拜大礼,由耆宿撰文祷告花神,祈佑苑事日盛。据先辈老人云耆宿宋联奎先生酷爱菊花,每到花神会期,必应邀撰词祝告国泰民安、花木永盛。
礼成后,开始赏花,仕女纷至沓来,园为之塞,有偕友赋诗吟咏者,有临篱作画者,可谓雅俗共赏,盛极一时。令人叹惜者,好景不长,民国十五年,刘镇华围城后,这一试验场竟遭兵灾之苦,园事荒芜,“花神会”从此告止,接连陕西三年大旱,瘟疫流行,时人顾生,岂有闲情雅致谈论花事乎?再因其后冯玉祥、宋哲元主陕,修建革命公园及民乐园,花神庙及左右之“老爷庙”“药王洞”之殿宇悉被拆毁,庙址均成为民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