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俗大全 节日风俗 正文 下一篇:

广东揭阳乔林乡烧龙活动的来历

乔林乡烧龙活动的由来

如果在大年初十来到广东揭阳乔林乡,那么千万不能错过这里一年一度的盛典——烧龙。烧龙时火树银花同绽放,龙灯银鱼齐欢舞,既有盛世之辉煌,也有民众之欢腾;既祈求国泰民安,又预祝新年吉祥如意……

乔林乡的烧龙活动始于明朝,是潮汕地区一项历史久远、独特的群众性民俗活动。按照传统习俗,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二起,便开始游龙迎春,一直到正月初十烧龙。乔林乡所游、舞、烧的龙,短的10多米,长的达30多米。烧龙场中央安放各式各样的烟花,四周挂着鞭炮。三声炮响,即为烧龙的信号,各式各样的烟花在天空中竞相开放,顿时整个天空犹如百花盛放的花园,烧龙场笼罩在一片五光十色、缤纷灿烂的火树银花之中。接着,由一群青壮年男子举着已经装好烟火的龙绕场三圈,然后点燃龙身上的烟火,顿时火龙在场内飞舞。伴随着锣鼓喧天,爆竹声声,龙珠引路,火龙口吐火球,火星、火珠,而龙眼则射出青色火束,龙身火星四溅……此刻,响声震天,烟雾缭绕,灿烂辉煌,远远望去,酷似真龙在腾云驾雾,场面极为壮观。发展到后来,不仅要烧龙,还要烧凤与鱼。此外,烧龙时,正是春寒料峭之时,而舞龙者仅着短裤,身上涂满植物油,烟火映照之下,全身好像镀上金粉,犹如天神降临,成为烧龙时的又一奇景。

关于烧龙的起源,有一个传说。相传明末清初,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天下盗匪四起,而乔林乡也未能幸免。有一年,贼寇刘国华纠集了数百人,对乔林乡大举进犯。驻守乔林乡的官兵,一面紧急部署防守,商讨退敌之策;一面派人向县衙告急,请求增援。刘国华是个亡命之徒,穷凶极恶,尽管乔林乡军民奋力抵御,但慢慢难以招架了,眼看贼寇就要进入村子。就在这危急时刻,从寨门口右边哨棚上传来一声稚嫩清脆的断喝:“大胆刘国华,还不快快退走,若不退走,你性命难保!”刘国华抬头一看,原来是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儿,他哪里放在眼里?这时,有一个人认出眼前的小孩是神箭手林小龙,于是,他悄悄地提醒刘国华,谁知刘根本不信,不以为然地回答:“小小年纪,不知死活,等会儿我冲进寨去,把他碎尸万段!”小龙大怒,眉头一扬,张弓搭上火箭,大吼一声:“小心你的黄龙 旗!”刘国华吩咐手下将黄龙旗左右摇摆,以为这样林小龙就射不中了。却只听“呼”的一声,火箭正正地射在黄龙旗的旗杆上,猛烈燃烧的火焰,瞬间就卷去了黄龙旗的一大片。这是极为不祥的征兆,刘国华大惊失色。这时有人来报:“县衙的援兵已到。”刘国华再无心攻寨,急忙下令撤兵,狼狈逃窜。

从此,“林小龙一箭退贼兵”的消息就传开了,乡人总算可以过一个安定的元宵节。大家认为,当日林小龙一箭烧掉贼寇的战旗,使贼寇不战而逃,让乔林寨获得了平安,这是一个吉兆。于是,一致决定要用“烧龙”的方式来庆祝升平祥和,祈求来年五谷丰收。“烧龙”这一民俗活动就从此流传下来。乡人把游龙、舞龙、烧龙看成是胜利的象征,也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同时祈求风调雨顺,兴旺发达。

历史上居住在乔林乡乔东、乔南的居民,大多为当地的望族,而乔林乡物产丰富,一般家庭多殷实,“丰衣足食知荣辱”,乔林乡人谦让有礼,民风淳朴。乔林乡人大都励精图治,外出拓展,谋求富裕发达。而烧龙活动,则充分显示盛世下的乔林乡人祈求国泰民安,再创佳绩的信心与壮志。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97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