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剪纸的特点:根植民俗,无处不在

瑞昌剪纸的特点:根植民俗,无处不在

若要问什么是历史最鲜活的呈现,不妨到江西瑞昌看看。在那里,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只消片刻,一幅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图案就惊艳登场,这便是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奇葩——瑞昌剪纸。瑞昌剪纸是民间艺人玩转指尖上的技艺,说它是历史最鲜活的传承与延续,最恰当不过。

瑞昌民间素有“无户不剪纸,无女不绣花”的说法。“姐儿乖,姐儿能,会剪刘海戏金蟾。蜂采菊,人采花,剪个蝴蝶戏金瓜。”这是一首当地流传的民谣,从这首民谣中足以窥见剪纸的风行。由于瑞昌剪纸多出于乡村妇女之手,因而更单纯简洁,保留了传统剪纸艺术的“原汁原味”。农妇们仅凭记忆和想象,一手拿纸,一手运剪,就可以直接将花样剪出。这种手艺在瑞昌是被人们普遍推崇的,手艺越高超的人越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正因为如此,剪纸才曾作为瑞昌农村未婚姑娘的“必修课”。过去,男方择偶一般有两条标准,一个是粗工,一个是细工。粗工指的是女方要身体健康,能下地干活,细工就是指善于剪纸,人们把这个作为考核女方智商高不高的标准。在瑞昌旧时的婚嫁习俗中,提亲前媒人会找机会让女方向男方展示剪纸的才艺。剪纸技艺好的姑娘才能被相中,如果剪纸技艺不好,只能无奈地被看做“次等”姑娘,上门提亲的人条件自然也不会太好。

瑞昌剪纸多用于做窗棂、门帘、顶棚、筐箩、家具的装 饰,还常常被作为绣样。每逢春节、中秋等重大传统节日,家家户户的厅堂居室都要剪纸拉花,一张张梅兰竹菊、莲藕荷花、金鸡报晓、鱼跃龙门等图案,表达出人们迎春纳福的美好愿望。瑞昌人在寿诞、丧葬、巫术等习俗中也离不开剪纸。在寿诞庆典中,人们会剪出一些松鹤同春、松鹤延年、寿比南山、长命富贵、福寿双全的喜庆图案,装饰“寿星”的衣、帽、鞋、寿堂、寿帐等,来表达对寿星的祝福。

除了用做装饰和绣样,最让人惊奇的是,瑞昌剪纸在采新茶和插秧这两项重要的农事活动中甚至也被用到。每逢采摘新茶的季节,家家户户的妇女都要上山采茶,用亲手剪的各种剪纸绣花服饰打扮自己,采茶也不像是体力劳动了,更像是妇女间的社交和娱乐。她们尽情嬉戏、对歌、赛歌,如果有男子路过,她们甚至还会用歌“挑衅”,显露自己最漂亮的一面。瑞昌有句俗话:“大人望插秧,小孩望过年。”从中可以看出插秧在农民心中的分量极重。每年插秧前,为了预祝风调雨顺、水稻丰收,都要举行隆重的开秧仪式,这种仪式叫做开秧门。开秧门的时候,必须在田边插上若干束剪纸小花以示庆祝。

经过千百年民间艺人口传身授,瑞昌剪纸早已从过去的田间地头、乡村农舍步入繁华的都市,成为时尚的装饰和馈赠的珍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1993年,瑞昌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这个深埋于民间的艺术“扒开泥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入更多的“大雅之堂”。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93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