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傩舞的来历:源于汉初,盛于明清
傩,也称 “大傩”,意为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早在殷商时期,傩文化的足迹就在江西这片土地上出现了,经过数代薪火相传,时至今日,依然傩风不绝。尤其是在江西省抚州市的南丰,傩舞盛行,它保持了原生形态,粗犷豪放,深受人们喜爱,南丰也因此被称为傩舞之乡。
对于“傩”,大多数国人都不太熟悉,可它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我国有文字记载开始,就有与傩相关的内容。傩源于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古老而诡 异,其中存在很多无法解释的东西。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它逐渐与宗教和民间文艺结合,进而演变成形态各异的舞蹈和戏剧,人们称之为傩舞或傩戏。
傩舞表演神秘而奇特,一群人身穿戏服,头戴面具,敲鼓唱吟先舞上一圈,之后走家串户,甚至还要在每家每户的屋里走上一圈。胆小的孩子往往躲在柱子后面,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恐惧……
南丰傩舞的历史不像傩文化的历史那般久远,它的源头在汉代。
关于南丰傩舞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相传,汉代长沙王吴芮曾在南丰驻兵,在举行祭山仪式时,发觉“妖氛”颇浓,就告诫乡人用跳傩舞的方式来驱赶妖势。如此一来,傩舞与南丰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时,南丰经常举行傩舞表演。其时南丰的刘镗在其诗作《观傩》中,生动描绘了大户人家堂舍演出傩舞的场景:“寒云岑岑天四阴,画堂烛影红帘深。鼓声渊渊管声脆,鬼神变化供剧戏。金洼玉注始淙潺,眼前倏已非人间。”到了明清两代,南丰的许多村庄修建了傩神庙,还特意组织了傩班,教习傩舞,南丰傩舞进入繁荣时期。时至今日,南丰的傩班有百余个,傩班弟子戴着跳傩面具,活跃于南丰的山坳乡野,给人们带来祥和的祝福。
江西的傩文化十分活跃,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有江西萍乡、南丰、婺源的傩舞,而萍乡、宜春、南丰等地保存的傩面、傩庙、傩舞被称为“傩文化三宝”。 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卧龙山风景区的傩园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傩文化主题公园。该园以江西傩文化为主,把中国及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傩面具集中在一起,是集山水之胜、自然之灵、休闲之乐、野趣之美、文化之韵于一体的现代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