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朝仙会的历史:几经兴衰,得以传承

万寿朝仙会的历史:几经兴衰,得以传承

万寿宫最初的名字是“许仙祠”,建于东晋太元元年(376),南北朝时改称“游帷观”,后升观为宫。

从建立之日起,万寿宫庙会几经兴废。本来,万寿宫庙会属于民间自发性质,后来得益于宋代统治者的推崇,在宋代臻于鼎盛。元代时,万寿宫在战乱中遭到毁坏。明朝中叶,民间性质的西山万寿宫庙会重新兴起。明正德十五年(1520),皇帝题额“妙济万寿宫”,并且对宫内建筑做了重大修葺。清代又增建了万寿宫山门、文昌阁等建筑,这是万寿宫的极盛时期。后随着社会的变迁,祭祀活动被禁止。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山万寿宫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前来朝拜游览的人日益增多,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庙会再次复兴。

西山万寿宫庙会分为两个内容——游神赛会和庙会朝圣。农历正月二十七是许真君诞辰,每逢春节或许真君诞辰之日,西山万寿宫便要举行游神赛会。一般主持者先进宫献香,拜请许真君出驾。游神队伍用轿子抬着真君神像,前面有锣鼓乐队开路,浩浩荡荡,向全镇各街各巷游行,所到之处,居民都会放鞭炮接送,道人会抬一个箩筐,接受各户红包。

八月许真君仙逝日是朝觐高潮。每年,西山万寿宫都要举行隆重的庙会朝圣活动。庙会举行前,宫内的净明道士在沐浴、斋戒、举行道场仪式后,要给许真君塑像进行净身、换袍。仲秋八月初一晨旦开朝,各地信民熏沐斋戒,扶老携幼,进香朝仙,祭礼许祖,求福祈祥,禳灾却祸。道路两旁摆满了五彩缤纷的摊点,纪念品、土特产、各式茶点面食,琳琅满目。西山脚下,炮声喧天,白日庙会商贾云集,夜晚戏班登台演剧,热闹非凡。

在朝拜的人中,朝仙进香团最惹眼,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他们多以宗族为单位,冠有其名,如“樟树熊氏万寿进香”、“丰城剑邑万寿进香”,进香群众统一穿着有地方特色的上装,多为红、黄两种颜色。团内信徒有明确分工,前面的信徒负责搬运进香的香烛礼,后面的信徒担着用金丝线绣着“万寿进香”等字样的特制旌旗,再后面的信徒背着竹龙。一路上还有民间乐团跟随,唢呐声声,鼓乐齐鸣。自万寿宫山门前,进香团便有组织地三步一拜、九步一跪,徐徐而入。到殿前陈敬供品,默念心愿,祈求“福星”恩赐。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92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