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寿山”说的是什么海,又是哪里的山
“福海寿山”是一句吉利话,人们在向老人祝寿时,常会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由此再延伸开去,就成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我国古代民俗,祝福颂寿常常是连在一起的。有福者必寿,不寿便是无福;有寿者喜福,无福则寿又有何益?“福”的含义在于什么?在于百事顺利,万事顺心。人间一切开心如意、快乐幸福之事,都可以让一个“福”字囊括殆尽。如此说来,“福”岂非东海乎?岂非东海长流之水乎?
一个人福分的获得,既在于努力、勤奋,在于开创、争取,也在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宽大、包容。“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此则“福缘善庆”。
福既如东海,那么寿当如南山之无有终极。什么是“南山”?《诗经·小雅·天保》中,有句话叫“如南山之寿,不蹇不崩”。这里所云“南山”,便是终南山。《诗经》以后,明清以来,又一种说法传开来,说南山指的不是终南山,而是山东益都县的云门山。云门山为何称为南山?原来,此山位于益都县城以南,人们习惯上称云门山为“南山”。
有人不禁就要问了,天下名山多的是,为何偏要对南山奉觞称寿?原来明朝嘉靖年间,衡山府有个管家,名叫周全,此人酷嗜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他一次兴致忽来,便于南山峰顶的崖壁之上,留下一个大大的“寿”字。后人来到山脚下,举首仰望,一个“寿”字映入眼帘,十分醒目。寿与山相映,“寿”亦变成了一座山。
据说,1981年,益都县文物部门曾试图把这巨大的“寿”字拓下来,为此还专门搭了高高的脚手架,用长达18丈的白布代纸,以30斤鸡蛋清调和7斤朱砂为墨,分好几段才终于拓下这“寿”字。拓好后,经量发现,全字高达7.5米,宽也有3.7米,这无疑是天下第一大“寿”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