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舞草把龙习俗的由来与特色

土家族舞草把龙习俗的由来与特色

草把龙因龙用稻草扎成得名。用一大把稻草扎成有嘴、有角、有眼睛、有胡须的龙头,用一捆稻草索扎成与龙头颈一般粗尺多长的7节龙身,再用一把稻草扎成鱼尾形的龙尾,一共9节,用稻草间隔地串连起来,每节插一根竹木杆为把。

舞草把龙,主要在土家农村山寨举行,每年农历五月至七月,为舞草把龙时间,舞龙的意义是娱乐中包含驱瘟、防火两种。

驱瘟一般是在农历五六月间,此时是田间稻草苗猛长期,天气炎热,病虫多发,其中毁灭性的病虫害为“稻瘟病”。在科技落后,无法防治的时代,土家农民以舞草把龙来驱逐稻瘟病,久之成习,聚众娱乐。

舞草把龙驱瘟,从村寨出发到田野,在每片稻田区、每丘田坎上都要依次顺路舞到,舞的动作与灯龙相同。舞龙队伍,在吹牛角号、放三眼炮、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声中表演舞技,颇为壮观。在各自村寨的所有田间舞完后,将草把龙抬到溪沟边烧掉,谓之送龙归海。

迁火焰,是在农历的五月端午节前后或七月间稻谷即将成熟期在村寨举行。舞龙这天,全寨各家的堂屋中间放一盆水和一筛子五谷杂粮,候舞龙队伍来。舞龙队伍中除了舞9节草把龙外,有一条将一丈长的竹子从中破成船形,在中间装一盆炭火的火焰,由两人抬着。另有射水、射箭和土老司3人及随后自由观众若干。

舞龙队在土老司领头下,从村头第一家开始,由上而下顺次进各家堂屋后,龙头向堂屋神龛做三点头行礼,接着绕堂屋一圈,再舞各种花样。

此时,射水人用射水筒吸盆中水,向东南西北中方射水,意为灭火。土老司抓筛中五谷,向东南西北中方各撇一把。撇到中方为堂屋大门外时,舞龙队出门舞到另一家堂屋。

全寨各家都舞到以后,把草把龙和火焰抬到溪沟边烧掉,浇水回海。舞龙迁火焰的意思是:请龙把火焰神迁出村寨,以免火灾保平安。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61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