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台湾地区大年三十围炉的风俗:人们的年夜饭有何不同

闽南、台湾地区大年三十围炉的风俗:他们的年夜饭有何不同

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的年夜饭。而在闽南、台湾一带,人们大年三十要“围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特殊风俗?他们的年夜饭又有何不同?

其实,“围炉”是闽台一带对年夜饭的叫法,顾名思义,就是一大家子围着炉子,吃上团圆饭。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全家人穿戴整齐,围坐在一起,圆桌下放着一个烧得火热的炭烘炉,既能驱走冬天的湿寒,又象征着一家亲热团圆,兴旺发达。这就是最古老的闽台过年风俗——围炉。“围炉”的由来,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那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要举行族会,由族群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向族人宣读当年里各族中的大事和祖先训诫,族人则围坐火炉旁静静聆听。在族群观念浓厚的闽台一带,这种族人围炉而坐的风俗被保留了下来。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式家庭中,烘炉被餐桌上的火锅所替代,围着火锅吃年夜饭也叫“围炉”。火锅也成为闽台人们年夜饭的重头戏。值得一提的是,闽台人们的火锅涮料可与北方大大有别,餐桌上更多的是各种新鲜的海产与当地的特色蔬菜。

不过,“围炉”宴上如果光有火锅,就太单调了。闽台一代的人们,对于吃的寓意特别有讲究,餐桌上的菜品也十分丰富。传统的围炉宴上必须有几道菜:红烧鲫鱼,“鲫”在闽语中谐音“积”,寓意积宝积福,又有年年有余的祝愿;甜炸芋头,“芋头”谐音“头路”(闽南方言“工作”的发音),吃芋头寓意着得到好的工作,芋头酿得越甜,工作越顺利;血蚶,这是闽台人特别喜欢的一道菜品,“蚶”人们谐解为“胖”,越是肉厚汁多的蚶越受喜爱,这象征着“发财发福”。餐桌上少不了的还有虾和蟹,“虾”谐音“和”,“蟹”有十脚,象征十全十美。此外,鸡和萝卜也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鸡”谐音“家”,预示着家庭和美幸福,“萝卜”音发为“彩头”,寓意吃萝卜有好的“彩头”,自然受到人们的欢迎。

闽台人围炉时不仅菜肴丰盛,而且对“围炉”宴要怎么吃也是马虎不得的。在围炉时,不管男女老少,桌子上的每一道菜都要下筷。夹菜的时候,往往要说一句与菜肴相关的吉利话,比如“吃芋好头路”“吃鸡会起家”等。围炉宴还要有酒相配,哪怕平时滴酒不沾的妇女,此时也要象征性地抿一口。餐桌上的蔬菜不能用刀切断,必须连根放入火锅中,吃的时候也不能咬断,而是要由头至尾慢慢吃完,以此祝愿家里的老人长寿健康。

小小的“围炉”宴,家人围坐一团,热热闹闹,开怀畅谈,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满足感。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53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