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的特点特色

印度电影的特点特色

印度每年的电影产量很高,但是绝大部分属于商业电影,这些电影在印度拥有众多的观众群,因此一直在印度影坛上占据统治地位。说起印度商业电影的产量之高,恐怕连美国的好莱坞都自叹不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电影就达到了每年900多部的产量。

这些电影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生产,和印度电影独特的制作方式有很大关系。印度电影在开拍之前,大多是没有剧本的,只有一个故事发展的梗概。电影开拍之前,制片人负责筹措电影经费,导演负责聘请演员,而演员在电影表演中,则可以自由发挥。整部电影中会有一些精彩的对话,它们由专门为电影设计对白的创作者负责。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一旦电影的剧情发展到通过演员的对话表演,无法清楚地传达出效果时,一段歌舞便会穿插进来。在大多数印度人看来,歌舞是一部电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听懂了歌,看懂了舞蹈,才能真正地看懂印度的电影。

事实上,很多印度电影都是借鉴外来的产品。印度的电影制作者往往会把好莱坞的电影拿来,然后经过国产化处理,让这些电影充满印度味,这样便会获得大众的欢迎。而且,一部电影可以用很多方言拍摄,这样就拥有了各种方言的版本。据统计,目前印度电影使用过的方言有20多种。所以在印度电影中,一个故事就可以拍出20多个版本。

20世纪80年代,印度电影使用最多的语言是泰卢固语,后来慢慢才发展成印地语较多。因为印度的语言较多,所以一个故事拍摄成不同语言的版本后,原来的电影故事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所以,这些电影又都作为新电影被放到印度的电影市场上。这也是印度电影产量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印度人非常喜欢看电影,无论什么阶层的人,对电影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印度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里,有一些电影院会专门放映一些英语电影,这些电影是中上阶层和知识分子们喜欢的。这部分人群往往把看电影当作是社交活动的一部分,他们去看电影之前,都会刻意地做一番打扮。

但是,印度电影最大的受众还是普通大众。很多人工作了一天后,都喜欢通过看电影来调剂放松一下。为了满足这部分观众的要求,印度的商业电影成立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即把问题简单化,然后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办法一般都是对神祈祷、孝敬父母或为朋友两肋插刀等,遵循这些道德规范,故事的结局总是特别美满。

印度电影这种套路化的模式,让电影的内容严重脱离了现实,因此也受到很多有识之士的批评。在这些人看来,电影的发展应该真实地反映印度社会的一些问题,比如贫困、种姓制度、对穷人的剥削、富人的虚伪以及社会改革的必要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质疑和努力,印度的新电影才应运而生。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41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