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七月会(七月骡马会):节日特色、主要活动

丽江七月会(七月骡马会):节日特色、主要活动

每年农历七月中旬的“丽江七月会”,是纳西人的重要节日。会期一至两周。因以骡马等大牲畜交易为主,又称“七月骡马会”。

节日期间,纳西人牵着牲口,带着农副土特产和各种中药材,来到大研镇赶会。邻近各地的汉、白、彝、傈僳、怒、哈尼等民族的兄弟姐妹,也身穿民族盛装来赴会。西藏、四川、贵州、陕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客商,也远道赶来参加盛会。届时,作为会址的城郊草坡上,骡马成群,牛羊满坡,人欢马叫。人群中,有仔细端详相马的,有掰开牲口嘴唇看牙口的,还有将手伸进对方衣袖,彼此在袖筒里搬捏指头,进行着无言的吞袖交易的。

纳西族先民曾以游牧为生,积累了丰富的畜牧经验,加上丽江山青水美,这里培育的“丽江花马”,身材矮小,体型匀称,眼小有神,颈短粗昂有力,背腰长短适中,四肢强健有力,蹄质坚硬,有举步轻巧,善于爬山越岭和吃苦耐劳等优点,驮、骑、拉均宜,不但在当地被广泛役用,而且每年都有大批马匹输往各地。

关于骡马会的由来,当地传说是纳西族创世祖崇忍利恩,经历洪水劫后余生,与天神的公主衬红褒白邂逅相爱,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在天庭成婚。

后来,思念故土之情的崇忍利恩重返人间,并把天宫的马匹交易会也传回家乡,从此丽江便有了骡马盛会。

其实,丽江自古便有“花马国”的美誉。这里很早就以马匹、牦牛与四川客商交换盐巴和铁。明初,丽江木氏土司以本地骏马送京朝贡。清代乾隆初年,黑龙潭修建了龙神祠,便在每年三月的龙王庙会上,进行牲口和百货交易。后来,一年一次的骡马会不能适应需要,又于草旺马肥的七月再办骡马会。

七月会还是纳西族的文化体育盛会。人们在彩旗招展的会场里搭起舞台,演出民族歌舞和地方戏曲。舞台两侧举办花卉、美术、摄影作品展览。

场外还有传统的摔跤、赛马以及蹬里藏身、砍旗捡物一类的马术表演。

本地风味烤饼“丽江粑粑”,最令食客称道。这是将丽江面粉用黑龙潭泉水和成面团,放于平滑的大理石案板搓揉。石板底放置有炭炉,边揉边加温,使面团平滑分层而又不粘糊。烤制前,先在薄似中皮纸的面片上刷一层猪油,再撤一层火腿肉丁、糖、葱花、草果等佐料。如此逐层铺放,制成圆饼,入炉烤熟。因它薄如白纸,层次很多,又称“千层饼”。此饼香甜酥脆,味道可口。加之冷后不硬,久贮不坏,外地客人吃后,总要带凡块回去给家人品尝或馈赠亲友。

七月会又是纳西族狂欢的节日。夜幕降临时,赶会者聚集在灯火辉煌的大研镇四方街、新大街和广场上。他们围成一圈一圈,耍龙灯,舞狮子,唱戏,玩杂耍,吹笛,跳舞——藏族青年跳起踢踏舞,彝族的《阿细跳月》,纳西族个伙子的《东巴舞》,傈僳人的《跳锅庄》……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东巴舞》,表演者手持钢刀,和着激越有力的鼓点,在一张八仙桌上跳上跃下。只见他们挥舞着钢刀,腾挪扑闪,忽儿低身跪步,忽儿相互攻防,令人目不暇接。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05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