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戏剧:壮剧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戏剧:壮剧

壮剧是壮族戏曲剧种,流行于广西西部、云南富宁、广南一带。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已有演出。以其语言、音乐唱腔及流行区域的不同而分为北路壮剧和南路壮剧。北路壮剧起源于民歌、唱诗和板凳戏,表演时生、旦都拿扇子边唱边说,边舞边唱。

唱腔为联曲结构,有正调、平调等,乐器以马骨胡为主,辅之以葫芦胡。传统剧目有《卜牙》、《文龙与肖妮》、《牛郎》等。

南路壮剧是在民间的“双簧戏”基础上发展而成,常以“呀哈嗨”为衬腔,故而又名“呀哈戏”。唱腔为板腔体,主要有平板、叹调、采花调等。

新中国成立后又吸收当地流行的提线木偶唱腔,从而更加丰富。乐器是清胡为主,土胡辅之。主要剧目有《解臼》、《请客》、《双状元》等。

壮剧唱词多用“腰脚韵”、“勒脚韵”等,句式有五字句、七字句、五七言嵌句等。此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柳州、百色等地流行的壮剧又被称做“师公戏”;在云南发展的壮剧则被称为云南壮剧,而且根据流行地区又分为富宁壮剧和广南壮剧两支。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138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