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三宝记》,又名《开皇三宝录》,十五卷,隋大兴善寺经学士费长房编纂,简称《长房录》、《房录》。如标题所反映的,这部经录是在三宝思想的影响下撰成的。
三宝思想的产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大藏经的形成乃至佛教的民俗化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费长房自己在书中说:“臣幸有遇,属此休时。忝预译经,禀受佛语。执笔暇隙,寝食敢忘?十余年来,询访旧老,搜讨方获。……今之所撰集,略准三书以为指南,……其外旁采隐居、历年国志、典、坟、僧祐《集记》、诸史传等,仅数十家。摘彼翠零,成斯纪翮。”也就是说,十余年间,费长房遍采数十种史料,并采访故老耆旧,才写成此书。其资料之丰富,前所未有。道宣的《大唐内典录》的代录部分,基本上参考《历代三宝记》写成,不少部分甚至原文照抄。而智 的《开元释教录》又继承了《大唐内典录》的大批资料。至今,我们仍然从《历代三宝记》中不断得到新的启发。
费长房在他的《历代三宝记》中专设了《入藏录》一目,这是他的创新与贡献,为后代不少经录所沿用。汉文大藏经在南北朝时期已初步形成。现《历代三宝记》中《入藏录》的设立,说明从佛教目录学的理论角度,汉文大藏经也已确立。因此,可以把《历代三宝记》的编纂看作汉文大藏经正式形成的标志。
有的学者指责费长房在《历代三宝记》中有意作伪,制造混乱。我认为这种指责偏颇不实。由于《历代三宝记》的资料来源甚多,这些资料相互间不可能完全契合,费长房在处理这些相互扦格的资料时往往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由此造成书内颇多自我矛盾之处。这些矛盾之处并不说明费长房在作伪,恰恰相反,说明费长房没有不懂装懂,没有掩盖矛盾,是一个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的老实人。当然,我们也应该指出,看来费长房虽然勤奋有余,但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鉴别、处理自己得到的这么多材料,以致招来后世之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