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西湖“湖山图画”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潮州城西,一山屹立,形似葫芦,故名葫芦山。山下一泓湫水,湖平如镜,这就是著名的潮州西湖。
古时候,西湖是个放生池,与韩江相连。韩愈到潮州后,才筑堤把韩江与放生池分开。后曾一度荒芜,至宋代庆元年间,潮州知州林山重建,扩大了范围,插柳植竹于四周,成了当地有名的风景区。干旱之年,湖水还可灌田救灾。
西湖之名始于宋代,明、清以降又续建了不少亭台,使之更臻完美。
湖的西面是葫芦山,林木葱笼,怪石鳞峋。山的东面旧有景韩亭,亭壁有韩愈手书王维《白鹦鹉赋》石刻,现仍置亭中。山中洞穴很多,著名的有青牛洞、吕仙洞、栖霞洞等。青牛洞上刻有“古瀛洞天”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该洞附近及寿安岩一带,集中了许多古代石刻,据说原有225块,现仅存163块。最早的《李公亭记》是唐刻;稍后有五代南汉时的《拓路题记》,宋代的《重辟西路》等。还有“仙客留题”,“王源除怪石记”等,载有民间传说,碑虽湮没,但口碑仍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