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次栉比的“栉”指的是什么意思?栉的由来是什么?

鳞次栉比的“栉”指的是什么意思?栉的由来是什么?

古代男女皆蓄发,发式自然多种多样,通常来说,男子发式以椎形居多,便于冠巾,并用簪固定;女子发式多有饰物,如钗、笄和栉等。栉为梳篦的通称,质地多为木、角、骨、玉等,因此栉通常也是古人钟爱的较为普通的发饰之一。苏东坡在《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有诗云:“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中国乃礼仪之邦,古人对自己的仪容妆饰较为重视。而梳篦恰恰可使头发洁净无尘,丝丝尽现,于是便被古人用作发饰,一方面利于规整发型,另一方面增其美观。

梳篦的使用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夏朝。春秋以前,梳子形制较为考究,但外形特征并无大的改变,一般为直竖形,梳子厚度较薄,梳把较高。从春秋至南北朝时期,梳子材质多以竹木为主,形状为上圆下方,颇似马蹄。至隋唐五代时期,梯形梳篦较为常见,质料开始呈现多样化,且视用途而定。宋朝以后,梳子趋于扁平化,并呈半月形,沿用至今日。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74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