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如何看待自然界里风雨雷电、阴晴霜雪等天气现象?

古代人如何解释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

古代人们如何看待自然界里风雨雷电、阴晴霜雪等天气现象呢?通过古代一些记载可对此略知一二。

早在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水分循环和云雨形成的理论。在《素问》中古人认为云是地气上升所形成的,雨、地气、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大气循环过程。

关于雨的形成记载是在西汉董仲舒所著的《雨雹对》中,其中说:“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风少则合迟,故雨细而密。”这是说雨滴是由小云滴受风合并变重下降而成的,这与现代的暖云降雨理论一致。

关于雪的形成我国古代有“气体形成说”“液体形成说”和“固体形成说”三种说法。需要指出的是,现代世界上关于雪的形成依旧有这三种看法。

此外还有雾的形成,《尔雅》中记载:“天气下,地不应曰雾。”

雷电现象也是古人关注的现象之一,战国学者慎到主张“摩擦起电说”。他认为:“阳与阴夹持,则磨轧有光而为电。”而东汉哲学家王充则主张“爆炸起电说”。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714.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