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录与功德有关系吗?

佛教经录本来只是关于佛教经典的目录,就其自身而言,本没有什么神秘性。但是,随着佛教的发展,中国佛教中民俗化的因素逐渐增长,出现经典崇拜。

而随着经典崇拜的发展,记载了经典名称的佛教经录也开始具备一定的神秘意义,人们开始认为念诵或者携带经录可以产生功德,从而出现一种新的崇拜形式,也使佛教经录又出现一个新的形态。

如敦煌遗书中有一件《西天大小乘经律论并在唐国都数目录》,抄录佛经38种。每种经下俱注明在印度所有的卷数以及翻译为汉文的卷数。末后并附有西天大藏经总数、大唐大藏经总数、去西天里程数、诸道馆驿数以及僧、尼、寺庙与道观数。并称:“世有现前三宝,此事须殷重供养,得福无量,永无灾祸,出入行藏常蒙观音覆护,灭罪恒沙,福[寿]延永。”“佛子!世有现前三宝,此是法宝,但供养如一藏经,在家长福无量。”

这种敦煌遗书,后代演变成《佛说大藏经总目》。也抄写佛经的名称与该经在西天及在唐国的卷数。然后说: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心得闻此《藏经题目》,皆是宿有因缘,曾种善根,始遇真诠,定生佛国。若人信心披阅《藏经总目》一遍,获无量无边功德,诸佛密加佑护。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得此《经题目》,是人世世不失男子之身,永断诸恶,生众善心。若人仍能信心书写,散施与人,受持读诵,得大功德。若不能持诵,于佛前虔诚供养朝暮恭敬此《大藏经目》,功德亦不可思议。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病重临危,至心请得《经目》一部,佩带在胸。命终归于冥司王官前,见了此人胸有《大藏经目》,王官合掌赞叹,便令此人径直往生西方净土,面奉阿弥陀佛,莲品托生。普劝一切正信善男、信女,精勤敬礼,早觉修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免三途,得生善道。世、出世间,同为法侣。”

吴承恩还把该经录作为唐僧取经目录收入《西游记》,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民俗佛教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佛教既有精深的哲学形态,也有粗俗的信仰形态。历代的信奉者,既有青灯古佛的高僧,也有下层的九流各派、诸色人等。下层僧人的一些活动虽不为高僧们所重视,但在社会上却有相当大的影响,因为它适合了中国一般老百姓的文化水平与接受能力,为广大群众所欢迎,并在社会造成上广泛的影响。由此,对于《佛说大藏经总目》这一类反映了下层僧人活动的东西,应予充分的注意。

在四川大足小佛湾,有一个刻满了佛经目录的大藏塔,这些佛经目录都是依据《开元释教录·入藏录》刊刻的,但塔上却有“普为四恩,看转大藏”等宣扬转读大藏经功德的字样,可见是把该经录当作大藏经供养以求功德。这也说明经录供养与功德的关系及其在民间普及的程度。

除盖障,又作除一切盖障菩萨、降伏一切障碍菩萨、弃诸阴盖菩萨,为密教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之主尊。除盖障乃消除一切烦恼之谓。《诸佛要集经》卷下以弃诸阴盖菩萨之译名,称赞此菩萨所得之三昧。《大日经疏》谓以净菩提心之因照明诸法故,以小功力得除盖障三昧,见八万四千烦恼之实相,成就八万四千之宝聚门。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39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