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的价值在哪里?

《印度佛教史》西藏觉囊派高僧多罗那他撰,这部佛教史的问世对于后人研究印度佛教提供了系统化的依据。

多罗那他(1575~1634)是藏传佛教觉囊派的著名学者。他出生于后藏的喀热琼尊,自幼出家,1608年撰成此书,后到外蒙传教,逝于外蒙。

由于伊斯兰势力进入南亚次大陆,加上其他一些历史原因,到13世纪初,印度本土的佛教基本消亡。有关印度佛教历史的史料也湮没无存。因此,研究印度佛教史只能依靠保存在南传、汉传及藏传佛典中的资料。由于南传资料是小乘上座部一个部派的,加之它的年代比较早,因此不能反映印度佛教的全貌。汉文大藏经中保存的资料相对来说比较丰富,除了译成汉文的印度典籍的记载外,还有中国僧人在印度的旅行记,如东晋法显的《佛国记》、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唐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等。但可惜的是,玄奘、义净之后,中国僧人虽仍有西行求法的,却没有留下类似的完整记录。

西藏邻近印度,西藏佛教受印度佛教,尤其是密教影响甚大。伊斯兰势力在印度毁庙杀僧时,不少僧人携带经典逃到西藏境内。因此,对于印度佛教后期的状况,西藏比汉地的资料更多,了解的情况也更多。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就是在这一背景条件下产生的。

据多罗那他自述,他写作《印度佛教史》的主要依据有:

1.摩揭陀的地自在贤撰的著作,名称不详,二千颂,内容是关于罗摩波罗王以前的史实。

2.因陀罗达多撰的《佛陀古事记》,一千二百颂,内容是关于第四代斯那王以前的史实。

3.跋陀伽致撰的著作,名称不详,内容是关于诸位佛教大师的传记。此外,他还采访了印度学者的口头传说并参阅了其他史料。因此,多罗那他的这部《印度佛教史》记述了从释迦牟尼去世后直到印度波罗、斯那两王朝覆灭止,佛教在印度的流传及盛衰演变的情况。

全书共44章,其中第1~27章所述为玄奘、义净访印之前的情况,第28~37章叙述波罗、斯那两王朝时期密教流传的情况,第38~44章叙述密教主要寺庙超戒寺的传承、南亚次大陆邻近地区佛教的传播、小乘的分部、真言乘的起源及佛教造像工艺的流派。关于玄奘、义净访印之前的情况,多氏《佛教史》不少地方均可与南传、汉传资料相印证,有些并可补充南传、汉传资料的不足。

关于玄奘、义净访印以后的情况,多氏《佛教史》则填补了南传、汉传资料的空白,故而有着重大的资料价值。凡此种种,多氏《佛教史》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国外先后翻译出版了德译本、俄译本、日译本与英译本。中国曾于1946年出版过王沂暖的汉文节译本。1988年又出版了张建木的汉文全译本。

多氏《佛教史》也存在一些缺点。该书所述的前期佛教史实颇有与汉传及南传资料歧异处,且神话色彩较浓。后期的材料有些也与考古材料不完全吻合。因此,学术界在承认它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同时指出,认为不能把它当作确凿无误的信史。

除了多氏《佛教史》外,藏文资料中还有两本叙述印度佛教史的著作也值得注意。一本是藏传佛教夏鲁派创始人布敦·仁钦朱撰写的《佛教史大宝藏论》;还有一本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甘肃拉卜楞寺的创始人嘉木样一世的《大宗派源流》。前者已有多种外文的译本,1986年并出版了郭和卿的汉文译本;后者至今尚无其他文字的译本,甚为可惜。藏文典籍中论及印度佛教史的著作还有不少,如土观活佛的《宗派源流镜史》等,均可参考。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39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