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价值?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4卷,日本僧人圆仁撰。它是研究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以及中、日朝关系的重要史料。

圆仁(794~864),日本佛教天台宗僧人,生于下野国都贺郡,15岁师事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后成为日本天台宗高僧。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圆仁随遣唐使到中国。先后在扬州、长安、五台山等地寻访高僧,学习教义,搜集经典。在中国居留了九年多,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携佛教典籍585部、794卷及曼陀罗、法器等东归。《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就是他在唐朝九年多的见闻实录。

该书共约八万余字。第一卷叙述日本遣唐使的组织,西渡入唐途中及入唐之初滞留扬州期间在开元寺受学、后转由山东北上、再准备西去的情况。第二卷叙述由山东经河北,到山西五台山巡礼拜谒的经历与见闻。第三卷叙述由五台山之中台到西台、北台历巡灵迹,参谒名僧、抄写经卷及西赴长安的经历与见闻。第四卷叙述遭遇会昌废佛、离开长安,历尽艰辛返回日本的情况。

佛教是圆仁考察与记述的重点。本书对寺院、僧团、僧制、宗派、信仰、仪礼法规、年中行事、僧侣日常生活等等,均有记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寺院讲经是佛教的重要活动方式之一,其他材料对此都语焉不详,本书则有翔实的记述。俗讲是佛教深入民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过去为高僧们所不齿,故几乎没有留下多少记载。而圆仁却亲自听过著名俗讲僧人文溆法师的俗讲,留下了第一手资料。会昌废佛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历代史书记载得都十分简略。圆仁亲自经历了会昌废佛的全过程,对此事的发生、发展、规模、后果作了详尽的记载。

本书的史料价值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如关于摩尼教的记载,关于风俗仪礼的记载,关于新罗人海外活动的记载,关于当时交通线路的记载乃至关于当时公文、书简格式的记载等等,都为研究者们所重视。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39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