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宗教哲学派别很多,印度的学术界一般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叫正统派,另一类叫非正统派。
所谓正统派是指这些派别一般都承认传统的吠陀圣典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非正统派一般都怀疑或否定吠陀的权威。一般认为正统派包括数论、胜论、吠檀多、瑜伽、正理、弥曼差、文法学派等各种派别,而非正统派则包括佛教、耆那教、正命派、顺世论等各种派别。所以,在中国曾拥有很大势力的佛教当初在印度只不过是许多派别中的一个而已。当然;佛教本身并不同意上述分类法,他们认为只有自己这一宗教最正确、最崇高,是真正的解脱之道。把其他各种派别,无论是正统派还是非正统派统统称作“外道”。
《金七十论》与《胜宗十句义论》就是两部外道的著作。
《金七十论》是印度数论派的著作,由南北朝陈真谛所译,3卷。数论主张由于宇宙的精神性原理(神我)观照宇宙的物质性原理(自性),从而由自性演化为整个世界。它们用二十五谛理论来说明这一演化的过程,在这二十五谛的理论中,人的自我意识实际只是物质性自性的一种演化形式。数论认为,人追求与执着这种自我意识不放,只能被物质所缠绕,从而轮回不已。他们主张通过学习二十五谛理论、布施、瑜伽等方法得到解脱。数论派的主要经典有《数论经》、《数论颂》等。
《胜宗十句义论》是印度胜论派的著作,古印度慧月撰,由唐玄奘译,1卷。胜论认为世界由实体、性质、运动、普遍、特殊、内属等六大基本范畴组成,称为“六句义”。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种“不可见力”,物质的微粒(原子)靠不可见力而结合,人也因不可见力而生死轮回。要想解脱,必须学习六句义,修行瑜伽及遵行吠陀的生活规范以断绝不可见力的束缚。胜论派的六句义后来发展成为七句义,进而发展成十句义。《胜宗十句义论》就是论述后期十句义的著作。
印度外道的经典怎么会进人佛教汉文大藏经呢?
如上所述,佛教在印度只是许多派别中的一派。在印度,各派之间的斗争相当激烈,经常进行辩论。胜利的一方获得荣誉,获得统治者与群众的支持;失败的一方或者投入胜利者的门下,或者满头撒土,驱逐出去,甚或斩首相谢。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必须时刻作好辩论的准备,这包括细研自己及对方的教义,讲究辩论技巧等好几个方面。为此,佛教的僧人也需要阅读外道的经典。印度的许多佛典都是在与外道的斗争中产生的,其中包括了许多与外道往复辨论的内容。为了更好地研习这些佛教著作,也必须具备关于外道教理的基本知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道理,陈真谛与唐玄奘把这两部著作译成汉文。由于这两部著作是佛教徒译的,又是译给佛教徒看的,所以很自然地把它们收入汉文大藏经。但它既不能算是“经”,也不能算是“律”与“论”,故此一般大藏经都把它们归人“贤圣集传”中。从整部汉文大藏经的编排结构原则看,这两部著作只能算是附录。20世纪日本编印《大正藏》时,特设一个“外教部”,收入这两部著作,并把与佛教有关的道教著作《老子化胡经》一并收入,这种分类较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