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数众多的佛教碑刻中,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有《多宝塔碑》、《晖福寺碑》、《胆巴碑》、《集王圣序碑》、《道因法师碑》等。
《多宝塔碑》亦称《千福寺多宝塔碑》或《多宝塔感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刻。碑文记述了西京龙兴寺和尚楚金禅师创建多宝塔的经过。为岑勋撰,颜真卿书,徐浩题额,史华刊刻。楷书,34行,满行66字。额隶书2行6字;阴刻《楚金禅师碑》,侧刻金莲峰真逸题名,金明昌五年(1194)刘仲游诗。《多宝塔碑》是颜真卿传世书迹中最早的楷书作品,代表了颜氏早期的书风特点,书法端庄雄伟,明劲秀丽,用笔方折腴润,结字严谨遒密,为唐楷的典范作品,成为后世学习颜体楷书的优秀范本。此碑实物在陕西兴平县千佛寺,碑螭首龟座,高285厘米,宽102厘米,额首篆书“大唐多宝塔感应碑”,现藏西安碑林第二室。有北宋拓本,其中李宗瀚藏本最精,后归陈宝琛,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
《晖福寺碑》全称《宕昌公晖福寺碑》,亦称《造三级浮屠碑》,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刻。内容记述了北魏太和十二年李润镇(今陕西澄城县)晖福寺的修建经过。碑高294厘米,宽90厘米,额阳文篆书“大代宕昌公晖福寺碑”九字;正文楷书24行,每行24至26字不等。《晖福寺碑》楷书字体拙朴,笔道遒劲厚实,结体收敛,力求方整之美,严谨而规矩,是北魏书法的代表作。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此碑有“宽博若贤达之德”,是“丰厚茂密之宗”,列为“妙品上”。中国书法发展到北魏时期,借着礼佛造像,刻墓志铭,碑刻大盛,显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晖福寺碑》便是其中精品,它不仅影响了同时期的北魏书法,而且对后世书法,特别是隋及初唐的书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存西安碑林第三室。
《陀罗尼经幢》全称《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唐代碑刻。经幢形为柱状,系用多块石刻堆建而成。柱上有盘盖,大于柱径,刻有垂幢、飘带等图案。柱身多刻陀罗尼或其他经文和佛像。此碑用笔劲利而工稳,结字端严而宽方,章法疏密自然,气骨内含,神情外现,既有北魏书法的风格,也有初唐书法的遗韵,其中还有少许欧阳洵和褚遂良的楷书痕迹,实为唐楷中少有的精品,是后世书法学习之典范。现存陕西陇县图书馆。
隋代的书法上承汉魏六朝,下开唐楷一,在这过渡中,最典型的作品就是《龙藏寺碑》。此碑刻于隋开皇六年(586),被誉为“隋碑第一”。
碑刻字体瘦劲宽博,平正冲和,有隶书的含蓄,有魏碑的雄健,又有唐楷的谨严。字形结构朴拙,用笔沉滞,有一种高穆典雅的风神。康有为认为《龙藏寺碑》统合分隶,为六朝集成之碑。
《集王圣序碑》又称《怀仁集王圣教序》、《三藏圣教序》、《七佛头圣教序》等,为唐代碑刻。记述唐代高僧玄奘赴印度取经和回国翻译佛经的史实。碑高35厘米,宽100厘米,螭首方座,碑额刻有7尊佛像,碑文行、楷、草相杂,30行,每行83到84字不等。现藏西安碑林第二室。此碑系由王羲之的书法真迹摹出,虽为摹刻,但保存了王羲之书法的真实面目,形神兼备,康有为在《广义舟双楫》中评价此碑:“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可谓异才。剪裁纫缝,皆若己出。此碑体势一贯,点画精到,结字多变,平和简静,遒丽天成,绝妙千古。”《集王圣序碑》不仅开创集王羲之书法之先河,而且还是历代集王羲之书法的最成功者。故与《兰亭序》一样,成为历代研习王羲之书法的最佳范本。
《道因法师碑》 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并序》,唐龙朔三年(663)刻。李俨撰文,欧阳通书,范素镌刻。碑高3.2米,宽1.4米,楷书34行,满行73字。额正书横列“故大德因法师碑”七字。碑文记述道因法师生平事略,道因法师于唐贞观年间曾在长安大慈恩寺协助玄奘翻译佛经。欧阳通为欧阳洵之子,书法险峻谨严,运笔拗折,方笔多于圆笔,隶意极浓,锋颖外露,颇具其父欧阳洵之风。明汪珂玉《珊瑚网》卷二十称:“瘦怯于父,而险峻过之。”今存有北宋拓本,上有清人王澍跋文、翁方纲跋文,故宫博物院藏。亦有北宋拓本,钤乾隆懋勤殿印御览图章,亦藏于故宫博物院。
《胆巴碑》又称《胆巴法师碑》,全名《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元延佑三年(1316)赵孟 奉敕书。行楷,125行,计903字。碑文记述帝师胆巴事略,胆巴(1230~1303)是元代藏族僧人,萨迦派领袖,被封为“帝师”。圆寂后舍利葬于北京仁王寺庆安塔。元仁宗追号赐“大觉普惠广照无上巴帝师”。此碑书法圆活秀润,风格潇洒超逸,为赵体书法中的精品。纸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今有刊本流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