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郑板桥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

为什么郑板桥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1693—1765)是家喻户晓的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他以放任不羁的狂怪行径称名于世,做官敢于打破陈规,行文语不惊人死不休,画墨兰墨竹别具特色,书法则熔真草篆隶于一炉,自创一体,起名为“六分半书”。通常来说,“八分”指隶书,那么“六分半”又指什么书呢?

观其书法作品,峭拔雄浑,奇趣洒脱,字的欹正、大小、宽窄、疏密随机布置,就好像是铺在路上的鹅卵石一般,错落有致,多不分字距行距,率意为之而又无不精妙。字形大多是扁方的,点画带有波磔,乍看像是隶书,仔细观察却会发现有些字的笔画结构是楷书笔意,行笔方式又有行草书的味道,看来他对待字体还真的像他的那句名言所说的“难得糊涂”啊!郑板桥正是这样巧妙地把各个书体融合到了一起,以隶书为主杂入楷书行书草书,从而产生了新的面貌。其字与“八分”隶书又有八分相似,因此称之为“六分半书”。

郑板桥另辟蹊径的做法,着实让人耳目一新,但在当时并不为很多人接受。认可的人认为“六分半书”突破了前人的旧规,开辟了自由书体的道路;反对的人则讥笑它是“怪书”,是“野狐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创新不是判断艺术优劣的标准,但正是有如郑板桥这样敢于突破的人,才使得书法更加丰富多彩。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07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