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东坡、黄庭坚的“石压蛤蟆”和“树梢挂蛇”能传为佳话?

为什么“石压蛤蟆”和“树梢挂蛇”能传为佳话?

苏东坡、黄庭坚是宋代与米芾、蔡襄齐名的大书法家。有一天苏东坡和弟子黄庭坚讨论书法。苏东坡说:“小黄啊,你最近的字写得虽然清劲,但是笔势有时候太瘦啦,就像树梢上挂下来的蛇。”黄庭坚则回答道:“老师的字我不敢随便说,但近来看着觉得又胖又扁,像被大石头压着的蛤蟆似的。”于是两人哈哈大笑,都明白对方是深切地知道自己的书写特性。

这一段对话被宋人曾敏行记录在《独醒杂志》里,像这样一场“老不尊”、“小不敬”的调侃被记录下来,流传至今又是为什么呢?

从他们两人的存世作品看:苏轼用笔圆润遒劲,字走横势;黄庭坚用笔紧峭瘦劲,字走纵势。如此看来,两人虽“直白”地点出了对方的“缺点”,却恰好是对彼此书风特征最为生动的形容,而这种形容又显示出两人的惺惺相惜。他们的性情流露在他们的书法里,也流露在这样的调侃中。

自古以来评判书法的好坏除了要看笔墨线条、字势结构外,更要看字中有无性情。或者说书法不仅是技巧表现,还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自蔡邕起就有“书者,散也”的标准,直到今天我们还常说“字如其人”。苏轼豁达,黄庭坚倔强,“石压蛤蟆”、“树梢挂蛇”正是苏黄二人字中性情所在。所以,当时的人们会对这段对话津津乐道,现在的我们仍以此为佳话,并为其感到畅快。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07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