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祭侄文稿》被视为存世颜书第一?

为什么《祭侄文稿》被视为存世颜书第一?

颜真卿曾是唐代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之重臣,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官至吏部尚书,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势如破竹,大唐盛世危在旦夕。时任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的颜真卿与堂兄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率先起兵抗击,大挫叛军锐气,杲卿的儿子季明则负责往来两郡传递消息。天宝十五年(756),常山城失守,颜季明死难,颜杲卿被擒,后惨死于洛阳。其时颜氏忠烈一门,死难者30余人。至唐军平定叛乱后,颜真卿遂命人在洛阳、河北寻找杲卿与季明的尸骨,杲卿仅剩一足,季明仅存头骨,归葬长安。颜真卿悲痛欲绝,遂写下《祭侄文稿》以缅怀。

祭文前十二行概括叙述了自己的身份和侄子的生平,笔力沉着,字势平稳,线条凝重而缓慢,可以想象颜真卿当时心情沉重、悲痛又极力克制的状态。写至颜季明父子死难经过时,愤懑之情喷涌而出,字势大开,用笔顿挫有力,字体忽大忽小,字行距时疏时密,笔墨时断时续。亲人惨死的切肤之痛与家国患难的切齿之恨交织在一起,内心的情绪起伏与悲愤交加集聚笔底,挥洒率意,俯仰变化,气势凛然。到了文章结尾处,笔墨纵横如血泪迸发,元气淋漓仿佛游于天外!全篇23行,234字,竟有30余处涂抹。全篇点画沉实,墨法苍润,毫无雕饰,畅快淋漓而不受法度约束,却依然保持着颜体宽博阔达的特点。其技巧运用娴熟,情感表达真切,在中国书法史上称绝。

颜真卿传世的作品很多,《颜勤礼碑》、《多宝塔碑》、《争座位帖》等皆是流芳千古的名作。《祭侄文稿》则不仅仅是高超技法的彰显,更是真挚情感的流露,是形式美与人格美结合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在世颜书第一。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07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