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楷书之技法尽在一个“永”字上?

为什么楷书之技法尽在一个“永”字上?

古人在练习书法时十分注重书写技巧,常把用笔动作规范成法则,称之为“笔法”。后汉时期的崔子玉在书写隶字(这里的隶,指真书、正书)的过程中,发现“永”字的结体构造囊括了正书用笔的八个基本点画。点画如鸟儿翻然侧下;横画如用缰绳勒马;竖画状如挽弓用力;钩画似人踢脚跳跃,其力全在脚尖;仰横则像用鞭子策马;长撇宛若用篦梳掠长发;短撇好比鸟儿啄食;捺笔则像用刀子划肉。于是,他用侧、勒、努、趯(tì)、策、掠、啄、磔(zhé)这八个动作形象地来形容汉字点、横、竖、钩、提、撇、捺等基本笔画,称为“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法度在基本点画中的体现。在写字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基本法度,将点画的书写规范运用自如,才能实现结体自由,融入书者的性情,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历代书法家都非常注重对“永字八法”的学习,相传王羲之潜心书法,十五年专攻“永字八法”,他认为,写好“永”字能通一切字。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中第一个字就是“永”字。传说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和尚最初保存了《兰亭序》,潜心推究后认为,“永”字涵盖了中国书法在点画方面的基本要求,乃发其旨趣,并将要领传授给了虞世南,此后“永字八法”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并经过越来越多的书家研习流传至今。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07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