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喜欢“泼墨”,有人喜欢“破墨”?
外国人看中国画往往被它特有的水墨效果所吸引,不同的笔墨技法总会产生不同的水墨样式。“泼墨”与“破墨”二者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产生的效果也是各具匠心。
“泼墨”指的是画家将墨泼洒在纸绢上,随着墨液的流动变化出各种图像,而后用笔勾画,完成整幅画作。唐代的王洽常常酒后趁兴把墨水泼洒在绢上,依其形而大笔挥扫。画中山石云水、风雨云雾都自然而成,可谓得心应手。因为作画以泼墨取胜,王洽又被冠以“王墨”之名。“泼墨”的任意泼洒,使画面上的景物充满生机,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表演性。
“破墨”是指通过墨色干、湿、浓、淡的互相渗透协调,产生层次变化的效果。作画时,可以用浓墨破淡墨,干墨破湿墨;也可以用淡墨破浓墨,湿墨破干墨。干、湿、浓、淡的墨色相互交融,使得作品中所描绘的对象滋润鲜活。“破墨”在唐代很受欢迎,一些画家常将这一技法运用到他们的山水画创作中。“破”最早是音乐中的一个概念,是创作接近尾声时的一个行为,带有“响亮”、“快速”、“急促”的特点。运用到绘画中,就是用比较浓的墨点或线条在画面上作一些醒目的点缀,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中国画向来注重“用墨”,干、湿、浓、淡的墨色使得画面丰富多彩,既表现了描绘对象的不同特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创作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