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廷为什么会有洋人画师?西洋画家郎世宁的代表作?
清朝有这样一位洋人,他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擅长人物肖像、花鸟走兽,画技以西方技法为主,又融入中国画法,形成一种中西结合的新型画风,在清初画院中影响颇深,他就是来自意大利米兰的西洋画家郎世宁。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嵩献英芝图》就是郎世宁的代表作。
在这件作品中画家充分展示了扎实的素描功底以及用明暗来表现凹凸立体效果的本领。画面中央有一只白鹰立于石上,鹰首转向画面右侧,目光炯炯,利喙弯曲,鹰爪紧紧抓住石头。鹰的右侧是一棵弯曲盘绕的老松,苍老斑驳的树干和前后掩映的松枝仿佛可攀可抚,一棵紫藤攀绕着松树枝干,玲珑有致,松树的根部和石头的缝隙之间有灵芝数株,其边沿卷起,表现出了灵芝的厚度。画幅左边一条急湍的溪流顺势而下,在山石隙谷中曲折绕行,激起无数的水花。
在这件作品中,郎世宁运用了欧洲的明暗画法,光线从画面左侧上方照射,故而树石的右半边均处于暗部,树干上还留下了阴影,白鹰则刚好位于最显眼的中央,明暗交织,立体感极强,似呼之欲出。在色彩上,郎世宁也施展了自己的才华,白色的鹰、绿色的松枝、粉紫色的紫藤花都绚丽夺目,与宋元时期的山水画面貌迥然不同。《嵩献英芝图》虽然运用了明显的西画技法,但画中所画内容却是中国画的常见物象:白鹰、松树、灵芝、流水等,这些物象均含有歌颂、祝福的意思,而郎世宁的这幅画正是为了庆贺雍正帝“万寿节”(皇帝的生日)而作的祝寿图。
郎世宁凭借精湛的艺技,巧妙地将异域文化融入中国画中,形成新奇独特的趣味,深受皇帝喜爱。此后,他还绘制了《百骏图》、《高宗帝后像》等多幅作品。洋人画师出现在清朝宫廷,主要还是皇室的喜欢,当然,也有清廷彰显八方来朝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