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何把绘画称为“丹青”,“中国画”一词又是怎么来的?
人们常把绘画称为“丹青”。《汉书·苏武传》载到:“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最初,“丹青”指的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料。丹,指的是朱砂;青,指的是青。因这两种颜料不易褪色,所以备受画者的喜爱。
汉代的陆贾在《新语》中说道:“民弃本趋末,伎巧横出……丹青玄黄琦玮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意思说,绘画中,人们广泛使用“丹青”这两种颜料。最初,“丹青”仅指代红、青两种颜色。后来,绘画中的所有色彩都被泛称为“丹青”。因而,由各种色彩绘出的图画,便被人们通称为“丹青”。一些杰出画家,绘画高手也被称为“丹青手”“丹青妙手”。
“中国画”又名“国画”。在绘画艺术史上,中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中的“鹪鱼石斧图”。但是以“中国画”一称享誉世界,则要从清代与西洋画相对的画作说起。《颐园论画》中说:“西洋画工细求酷肖”,也就是说,西洋画重写实,尤以素描和油画驰名。
与西洋画不同,中国画更重意境和神韵。中国画按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主要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具体可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题材又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动物画等。按照画幅大小和形状及折叠方式,可以分为横向的长卷、横批,纵向展开的条幅、中堂,仅有一尺见方的册页、斗方,画在折扇、团扇等扇子上的扇面等。中国画重点强调点、线、面的结合,工笔画重视线条细致逼真,形神兼备;写意画重视整体的意境,比较重视对浓淡光影的表现,追求神似。
总体而言,中国画体现出中国独特的风韵,或干净简练,或华丽繁复,有着与西洋画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