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代画院的画常被错当为宋画?
明代画院的绘画风格大抵由皇帝的喜好来决定。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首先在意识上自然蔑视元代的统治和元代文化,在多方面力求恢复宋朝体制。这种意识形态在绘画上体现为抵制元代消散清逸的风格,认为这种在异族统治下产生的画风给人感觉颓废消沉。作为新一代的统治者需要的是雄伟壮阔的气势、刚劲坚实的风格,雄强、刚正是朱元璋崇尚的表现方式。而明成祖朱棣喜欢中正宏大和沉着厚实的风格,所以恢复宋画气象成为最佳选择。宋代雄阔的画风和劲爽淋漓的笔墨特征更能体现大明江山的广阔与坚实。虽然统治者在个人喜好方面略有不同,但在他们的倡导下,画院画风总体方向上走上恢复宋代风格的道路,在笔法的体现上主要师从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
画院在明代初期一度极为兴盛,现在看当时的文献记载,画院画家的人数先后可能超过一百,马轼、李在、戴进、夏芷、刘俊、倪端、朱端、林良等都是其中的高手。现在传世的作品中有一幅马轼、李在、夏芷三人合作的《归去来兮图卷》,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词句为主题各自创作后连缀而成,人物线条所使用笔法都是继承北宋李公麟以来的白描画传统;画面的布置结构、山石笔法,则主要学习马、夏为主的南宋院体的画法。
明代画院不仅在画法上承袭宋代画院传统,在题材内容方面也多有参照,创作歌颂历代明君、贤臣的历史事件的作品比比皆是,如刘俊的《雪夜访普图》讲述的是当年宋太祖平定南方以后,计划出兵北伐,在一个雪夜走访他的心腹谋士、开国功臣赵普家,共商大计的故事。又如倪端所绘《聘庞图》,讲述了三国时代荆州刺史刘表聘请庞德公的故事,从作品的人物塑造来看都取法南宋四家,造型精确,神态逼真,线条细劲,富有顿挫,山水则多学北宋郭熙一派。
明代画院承袭宋制,恢复了宋代绘画的技艺和特点,所以画作常被错当成宋画。另外,明画在修正元末一些过分随性、散逸的画风方面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