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代画家周位对着一张草稿不敢妄加一笔?

为什么明代画家周位对着一张草稿不敢妄加一笔?

《无声诗史》曾记载一则关于明初画家周位的故事:有一回,明太祖要他在殿堂的墙壁上画一幅天下江山图,他想了想说道:“臣粗能绘事,天下江山,非臣所谙,殿下东征西战,熟知险易,请殿下规模大势,臣从中润色之。”太祖自然非常得意,并不擅长画画的他拿起画笔,画出大致山水的一幅草图,等着周位来加工润色,没想到周位马上顿首祝贺:“陛下江山已定,臣无所措手矣。”太祖听后微笑点头。周位是一位有着丰富绘画经验的画家,自然看得出明太祖绘画水平的高低,尽管这只是一张草图,在皇帝的钦点之下,他也始终没有多施一笔,只因为他对当时画院中的“潜规则”有着很深的了解。

朝廷开设画院为皇家服务,早在西蜀、南唐就有,乃至可追溯到唐玄宗时代的集贤画院。而以宋代画院最为辉煌,宋徽宗对艺术的投入,使院体画进入了一个高峰。明王朝夺得统治权后也以恢复汉制为己任,学着宋朝开了皇家画院,希望能够达到宋代画院的辉煌,当然更主要是为皇家服务、满足统治者的需求。如此一来,大量有才能的画家来到画院就职,如王仲玉、周位、赵元、马轼、李在等都是当时的好手。皇家画院必定是为皇家服务的,加之明统治者对画院的管制极为严苛,画家个人没有多少创作的自由,稍有不慎,就有性命之忧。当时就有一位画家赵原,其绘画技艺十分高超,为世人所重。一日被征入宫中,受命画前代贤臣像,因为没有称皇上的心意,就此死在了皇帝的刀斧之下。

所以明代的画院画家莫不想尽一切方法来满足皇室的需要,符合统治者的意愿,唯皇命是从,画家对绘画创作的追求已完全让位于对统治者的逢迎讨好。当然并不是说这样就画不出好的作品,明代画院也有大量的精美画作,只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发挥画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493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