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艺术家们在创作雕塑作品时常说,有时要做减法,有时则要做加法,这里所说的加减法指的是雕和塑这两种造型手段。今天,我们把创作立体造型的艺术家们都称为雕塑家,其实,在中国传统雕塑中,雕和塑并不是一回事情,雕刻和捏塑基本属于两个行当。那么,什么时候选择雕,又是什么时候选择塑呢?这是根据材料而定的。
当遇到石块、木头、象牙、玉石、大理石这样坚固的材料时,雕刻家们就要像石匠那样,先设计好要创作的形象,然后用凿、砍、铲、挫、磨、敲、刻等方法把不需要的地方去掉,直到自己想要的形象产生。人们常用“鬼斧神工”来赞美雕刻艺术,可见,要完成一件好的作品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雕刻去掉的部分是不能再添加上去的,如果事前没有构思好或者没有高超的技术一不小心减多了,那么这块材料就报废了。所以,一般雕刻的过程要严格按照“开荒、打细、修正”这三个步骤进行,逐渐地做减法。
相比之下,塑就容易许多。比如创作泥塑作品时,雕塑家们先用黏性好的泥土堆出要创作的作品的大致样子,然后再捏出细致的形象,在捏塑时可以往上贴泥也可以削去多余的泥巴,既可以做加法也可以做减法。但是,泥和石块不一样,如果堆得太多就容易往下掉,所以我们要事先用铁条或者木块做一个支架,用来承受泥巴的重量。搭支架的过程就像给雕塑做骨骼,也是考验雕塑家水平的重要环节。
虽然雕和塑并非同一回事,但是都需要高超的技术才能够创作出真正优秀的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