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佛图关(浮图关)的历史
佛图关,旧名“浮图关”。一说,关内山顶岩壁之上有石刻佛像,故名“佛图”。一说,浮图源自楚语。此关峭壁绝岭,易守难攻,如虎把守,而楚人称虎为“於菟(wū tú)”,音讹成“浮图关”。前者说出此地的风景,后者则说明了此地形势的险要。
佛图关位于重庆老城西,为三国李严所筑。李严为刘备托孤之臣,诸葛亮北伐中原时,他受命屯驻江州。在任江州都护时,他曾想凿断西南一带,让嘉陵江和长江在此汇流,但此一来江州势必成为江心孤岛。诸葛亮怀疑李严此举想据岛为王,没有同意。李严不得已,只好在江州西南山崖筑城修垣,称之为“浮图关”。
佛图关环水而立,海拔近400米,有“四塞之险,甲於天下”之称。《巴县志》记载:“渝城三面抱江,陆路惟浮图关一线壁立万仞,磴曲千层,两江虹束如带,实为咽喉扼要之区,能守全城可保无恙。”自李严修筑后,此地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不过因为重庆地处西南,少有烽火绵延此地。值得一提的战争发生在明朝末年。
明朝末年,四川永宁宣抚司奢崇明素有复兴“彝族国”之志,在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率兵发动叛乱,占据重庆、合江等地,建国“大梁”,进逼成都,一时全蜀震动。消息传到京师,明政府立刻派兵与著名巾帼英雄石柱土司秦良玉合力平叛。秦良玉部与明军合攻重庆,秦良玉部破二郎关,明军破佛图关,进而收复重庆,奢崇明兵败逃走。
公元1644年,张献忠所率大西军入川,从菜园坝登陆,奇袭佛图关。佛图关守军闻讯败走,重庆西出要道由此落入义军之手。进而,张献忠才炮轰通远门,杀进重庆。
民国时期,此地一度曾名为“复兴关”,原因则颇为搞笑。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曾在佛图关夜雨寺创建“青干班”,培训青年军官。不想,“佛图”二字在重庆话中与“糊涂”谐音,于是,民间称“佛图关训练糊涂官”,蒋介石闻讯后不得已将佛图关更名为“复兴关”。
建国后,佛图关一带被更名为更符合时代的“八一村”,“文革”结束后,又恢复旧名。
世事沧桑,如今的佛图关早已被重庆政府辟为佛图关公园,关南的石壁上刻有赵朴初先生“佛图雄关”题字。而园内,还有自唐宋以来历代的石刻、佛像功德碑等。如今所见,大多为晚清及民国时题刻。如蒋介石所题“挺起胸膛,竖起脊梁”、冯玉祥所题“兴亡皆有责,敌我不俱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