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金塔的来历:水火既济,坐镇江城
在江西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古城进贤门外,有一座古老的绳金塔。因为塔顶立有一只铜制火鼎,故而有“水火既济,坐镇江城”一说,被视为南昌的镇城之宝。这座古塔始建于904~907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由于本身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人文底蕴,绳金塔、滕王阁与八大山人纪念馆等目前已成为南昌的标志性文化景点。
绳金塔的名字很有来历,据说当年在建塔之前,有位僧人从此地挖出一只铁函,里面装有四匝金绳、三把古剑,剑身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的字样,另外还有一只金瓶,瓶内盛有三百颗舍利子,绳金塔因此而得名。
这座古塔在建成后的一千多年以来,屡受战乱之苦,曾多次被毁又多次修复或重建。据史料记载,该塔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之时,当时陈汉皇帝陈友谅与朱元璋在南昌一带交战,绳金塔毁于这场兵祸。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于1368年派人重建此塔。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该塔由于无人维护,长年失修,导致“全仆于地,无一瓦一椽存矣”。1713年,在江西巡抚冬国襄的主持下,绳金塔得以二次重建。在其后的一百多年里,绳金塔经过数次维修,并加盖了飞檐、楼梯与葫芦顶等。 1886年,该塔遭遇一场雷击,塔身的大部分木质结构均被烧毁,一直无人维修护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座古塔完全没有了往日模样,全塔只剩下砖砌的塔体及葫芦形塔刹。
1985年至1989年,国家文物局拨出专款用于维修绳金塔,但因当时的许多材料没做防腐处理,木质结构受雨水侵蚀而糟烂,镏金铜皮也出现锈损等。直到2000年,绳金塔经过再一次全面整修后,才焕发新颜,重现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