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寺的佛门古迹:神运殿、远公堂、出木池、聪明泉、罗汉松

东林寺的佛门古迹:神运殿、远公堂、出木池、聪明泉、罗汉松

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因地处西林寺的东面而得此名。这座寺院的南面正对着庐山香炉峰,北面倚靠着东林山,东南面分布着乌龙潭,西北面遥望香谷山,周围古木葱茏,溪流环绕。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曾为这里的景色迷醉,写下了“流泉匝寺”四个大字。东林寺不仅风光秀丽,还是一座古韵悠然的千年老寺,它始建于386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在1600多年的岁月中,东林寺几经跌宕也备受尊崇,几乎每一座建筑或景物的背后都藏有一段难忘的历史。

大雄宝殿是东林寺的主要佛殿,高19米,进深24米,总建筑面积达380多平方米,殿中供奉着“三世佛”的圣像。与其他佛教寺庙略有不同的是,这里的大雄宝殿也叫神运殿。据说,慧远大师初来庐山时,打算把寺址选在香谷山一带,但当天晚上风雨大作狂风拔树,等到天亮时分,此地已被夷为平地,池中全是被大风刮倒 的树木。慧远大师认为此乃天运神木,恰可以用作建寺的材料,遂把寺址改在了这里。寺庙建成以后,他特意将大雄宝殿称作神运殿,那口池塘就称作出木池。

远公堂又称十八高贤影堂。当年,慧远大师与123名高僧、名士结成白莲社。后来有18人继续修持精进,被称作“十八高贤”。为了纪念他们,人们便凿刻了18尊高贤影像,安放在十八高贤影堂里。

文佛塔也称上方塔、舍利塔,是一座六面七层的雄伟高塔。该塔塔身上嵌有众多佛像,每层之中也供奉着佛像。据说,它由某位天竺高僧建立,这位高僧把带来的“释迦牟尼佛舍利”安葬在塔内。在东林寺的动荡岁月中,这座古塔也几经兴废,如今的文佛塔是1998年重建而成的。

除了出木池,东林寺里还辟有一方莲池。这块莲池最初由东晋名士谢灵运开凿,池中白莲朵朵绿叶田田,每朵皆有100多枚花瓣,古称“青莲华”。日本僧人曾在1321年将这里的莲种带走,1992年又回赠东林寺,成就了两国佛教史上的一段佳话。

聪明泉是另一处小有名气的水景。聪明泉原称古龙泉,据说当年的江州刺史殷仲堪来寺,与慧远谈论《易经》于泉旁。 殷仲堪博学善辩,口若悬河。慧远非常钦佩他的口才,于是说:“君之辩如此泉涌”,从此古龙泉改称聪明泉。这股泉水水质清澈,四季不涸,被称作“东林圣水”,唐太宗还曾为它亲笔题写了“聪明泉”三字。

东林寺里有一棵据说是慧远大师亲手栽种的“罗汉松”,因为植于东晋,树龄长达1600多年,故而又称“六朝松”或“庐山第一松”。东林寺度过了几次兴衰,这棵老树便有几次枯荣,人们都说它颇具佛根灵性。寺内其他比较有名的古木还有千年樟、佛手樟、宋代柳、元代古檀树等。

经历了千百年的岁月浸淫,如今的东林寺已非昔日可比。它与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佛教界沟通频繁,成功搭建起了一座对外交流的桥梁。这座古老的寺庙在佛法广传泽被四方的同时,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净土宗文化,至今仍对我国的宗教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294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