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规范性和服务性:什么意思
民俗文化就其实质而言,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语言和行为模式,或者说它是民众共同创造和遵守的行为规则。最常见的是民俗中经常使用的不成文法或习惯法,它对民众的思想和生活产生强大的约束力量,迫使人们在一定的道德和习惯规范中行事,以得到心理和环境的协调和平衡。民众在统一的意志和行为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这种创造又处处体现着它的服务性功能。首先,民俗文化的创造是服务于社会的。
作为规范了的行为,是为社会需要服务的。民俗规范从来都是社会规范,规范的目的是使人们的社会行为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模式,这样社会才可以协调发展。如尊老爱幼习俗不仅表现在家庭中,而且还表现在社会上,它是一种上下共同遵守的礼节。其次,民俗文化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历代民俗文化的积累,已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这个知识系统反过来又服务于自己的生产与生活。
比如,天文观测和农业生产经验相结合,形成了农业生产习俗。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主要服务于农事活动。这是民俗服务性的最鲜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