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阳城(苦峪城)遗址的来历与传说故事
锁阳城,位于安西县东南50多公里的疏勒河流域中部,是酒泉通敦煌古道上的一座边城。它南临戈壁、北接沃野、东部沙丘起伏、西面碧草如茵,西北有道可直达常乐古城(今安西县踏实乡破城子村)。西南与石包城(今肃北县石包城乡)相接,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小说《薛仁贵征西》提及的寒江关、青龙关、卡房子、朱雀关、鸡爪山等,都是锁阳城周围的重要关卡。
锁阳城,原名“苦峪城”,后因薛仁贵征西时在这里被困,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用当地盛产的锁阳充饥,解救了三军将士的性命,所以改名为“锁阳城”。
锁阳城由东西两个长方形的主城组成,城高约9米、宽约5米,二城均以泥土筑就。西城面积约16.5万平方米、东城约1.7万平方米。西城有西、北二门,宽约15米,城边有小道崎岖蜿蜒可达城头。登城远眺,古城遗迹皆收眼底。城外郭墙断续隐现,郭外烽隧、箭台和了望塔连绵数里。城墙上城堡、炮台、鹿角、擂石断续残存。城内的建筑物已荡然无存,只有红柳等沙生植物丛丛簇簇、密密匝匝,断壁残垣,时有时无,炭堆瓦砾,堆积如丘。
这些积炭,传说是当年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兵驻锁阳时炊灶的遗址和铸造兵器的地方。
锁阳城外东面,有状如饽饽的白色塔儿寺和荒陵。塔儿寺是少数民族祭祖的祠庙,因年代久远,至今已面目全非。荒陵遗骸外露,薛荔滋生,时有野物奔走其间。夏日雨后,夜间有磷灯游移不定。《安西县志》曾有诗曰:
“……欲腾黄土埋战骨,尚疑白塔伴经幢。多情只有天山月,照到寒磷惹吠庞。”
除了上述遗迹外,锁阳城里的锁阳很值得一提。这一簇簇状似苁蓉,色深褐,呈扁圆住形的植物,当年之所以能成为解薛仁贵之危的救命之粮,皆因锁阳是一味大补阳气,益血润燥,养筋滑肠的要药。锁阳城出产的锁阳肉质肥厚,药用价值很高,尤其是“三九三”这一天挖的锁阳,质量最好,故当地有“三九三,挖锁阳,挖不到锁阳霉半年”的民谣。
锁阳城因薛仁贵众多的军事活动而著名,因而当地广传着薛家的故事。
薛仁贵驻兵锁阳12年,解围后,已年老体衰。其子薛丁山在替父征西途中,被驻扎在寒江关(今肃北县石包城乡)的樊梨花大军三次围困,强逼成亲后,又三次休婚。薛丁山西征到了白虎关(今安西县白墩子),被哈密国将领杨幡阻截无法前进,只得三请樊梨花解围。后来樊梨花和薛了山和好,率军投唐,一起完成了进军西域的大业。
这些仅是传说。据史书记载,薛仁贵东破高丽,西征西域,做过安西瓜州(今安西、敦煌交界处,名叫甜水井)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