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看待宇宙空间?什么是汉代的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人类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所看到的天空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和争相讨论。经过古代学者研究,到汉魏时期,涌现出许多讨论天地结构的学说,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形成于汉代的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是我国最古老的讨论天体结构的体系。在早期盖天说里,天像是一个倒扣的巨型大锅,而地就像被大锅覆盖的棋盘。但人们还是不够明白,于是盖天说又加以补充:天像圆形的斗笠,地像扣着的盘子,天地之间是中间高四周低的拱形。这种盖天说能够避免“天圆地方”说的缺陷,并且还能解释一些天体现象。
浑天说认为天像一个鸡蛋,地像其中的蛋黄,天包着地就像蛋壳包着蛋黄一样。浑天说还提到了早期的黄赤交角及太阳运行轨迹对昼夜时间的影响。这时人们认识的天地已经越来越具备科学意义了。
而宣夜说则认为天是没有边际没有形状的气体,日月星辰很自然地飘浮在空气中,不需要什么支撑,它们各自都有运行轨道。宣夜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浩瀚无垠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