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鹤楼的建造选址有什么讲究?
黄鹤楼坐落在湖北武汉蛇山山顶,始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孙权建黄鹤楼是为了达到军事目的“以武建国而昌”。至唐代时,黄鹤楼因崔颢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而名声鹊起,但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现今黄鹤楼是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的,它由72根圆柱拔地而起,楼高5层,总高50多米,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楼阁上60个凌空展翅的翘角,恰似黄鹤腾飞。楼阁屋面采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铺就,在阳光照耀下,显得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武汉为“百湖之市”,可看作是长江、汉水、南湖、东湖及各个水域上点缀着的连绵不绝的浮岛。在这片壮阔的水域上,有一条清晰凸显的中脊,可看作武汉的龙脉。这条中脊自西向东依次为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珞珈山、喻家山等,如果将喻家山看作龙头,梅子山看作龙尾,而蛇山上的黄鹤楼恰好是龙腰。黄鹤楼的选址便寓意骑龙在天,乘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