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丰富多彩,这些脸谱有什么含义?脸谱产生于何时?
丰富多彩的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色。那么,这些五颜六色的脸谱有什么含义呢?脸谱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说起脸谱的起源,便要追溯到周代的面具“傩”。这是一种绘有黄金四日的驱鬼面具,是宗教中驱鬼舞者必戴的一种道具。汉代,在表演杂技的艺人中,兴起了戴面具之风。人们称这种戴面具表演的艺人为“象人”。
南北朝时期,戴面具表演歌舞极为盛行。据说,以这种方式演出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丰功伟绩。传说兰陵王貌相俊美,虽然所向披靡,但是面相却缺少些凶悍霸气。所以,每逢上阵,他都要带上凶煞假面,以震慑敌军。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编排了一出男子独舞。当时表演独舞的演员脸上就带了假面。
到了唐代,这种“假面”舞已经成为戏曲的主要表演形式。它在“假面”基础上作了完善。直接以粉墨,油彩涂绘面部,以展示不同人物形象。这种方式相较于“假面”来说,更能彰显人物的表情、性格,观众也更容易识别辨认。
根据描绘着色方式,脸谱可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其中,揉脸是一种最古老的脸谱形式,主要表现的是威武正色;勾脸是一种比较绚丽的脸谱,彰显华丽气色;抹脸多为浅色粉墨盖脸,是奸诈之人面相底色;破脸指的是面相扭曲的画法,这样观众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扮演的角色为丑角或反面人物。
除此之外,脸谱的颜色也是评判角色类型的一个标准。例如,红脸表示赤胆忠心;黑脸表示铁面无私;白脸奸诈多疑;黄脸凶暴勇猛;蓝脸坚毅果敢等。如今,脸谱已经成为京剧中的一大亮点,吸引了很多中外好奇者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