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遗址的未解之谜
沈阳郑家洼子遗址全名为“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遗址”,位于沈阳市于洪区杨士乡郑家洼子村。
1958年,郑家洼子首次出土了27件青铜器。1965年,考古人员又在这里发现了14座墓葬,其中还有一座大型的土圹竖穴棺椁墓葬。经过考古专家的鉴定,郑家洼子遗址所处的时期为春秋战国之际,即公元前6至前5世纪。出土的文物包括大量的青铜兵器,以及石刀、石斧等石器,还有壶、碗、罐等陶器。从墓葬的规制和这些文物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已形成了明显的阶级,狩猎和征伐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一遗址的发现,首次明确了青铜短剑文化的内涵,向人们展现了沈阳地方的青铜文化面貌,它构成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灿烂的青铜文化的一支,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也因而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
让郑家洼子遗址名声远扬的是6512号墓葬主人右腰上佩的那柄带铜镖木剑鞘的青铜短剑,因而人们也将这座墓称作“青铜短剑大墓”。这把青铜短剑的出土使人们了解到,那个时期的郑家洼子,人们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经非常之了得,他们不仅懂得分铸与焊接,还熟悉模印花纹等技术,令现代人大为震惊。考古学家们断定,这个墓的主人是一位老年男性,他的头上和脚下各立一面大型铜镜形饰,身上放着4面略小的铜镜形饰,头顶有铜簪、骨簪、小石串珠,颈上和胸前佩戴着大石串珠,他的膝旁放着刀囊、斧囊,内有刀、锥、斧、凿,脚骨左侧还有一束箭。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墓葬中至今没有出土能够证实墓主人身份、姓名的陪葬物品,我们也就无法知道这把几千年前的青铜短剑的主人是谁,这成了我国考古史上的一大“悬案”。由于沈阳地区在当时是燕国的辖地,我们只能从随葬物品的丰厚程度做出推测,短剑的主人很可能是燕国的一位官员。
现在这里建有青铜短剑墓陈列馆,以便游客可以深入地了解沈阳的青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