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山广场的塑像有着怎样的历史

在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马路3条道路交叉的环岛处,有一个令沈阳人民敬仰和自豪且具有纪念意义的广场——中山广场。中山广场始建于1913年,当时称中央广场,是沈阳市最早的广场。1919年日本人称其为浪速广场。国民党统治时期,为了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浪速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直到解放后仍沿用此名。“文革”时期曾改称为红旗广场,1981年又恢复了中山广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说到中山广场,就不能不说说广场中心的巨型雕塑。最初中山广场中心竖立的是一根从下到上逐渐变细、酷似刺刀的汉白玉柱子,是日本侵略者竖立的纪念碑,碑文上书有“明治三十七年日露战役纪念碑”的字样。后来,国民政府把刺刀碑改成了标语碑,在上面涂上“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字样,并对满铁附属地的日语殖民化地名也进行了彻底的清理。而现在,中山广场中心矗立的是一座宏伟的毛主席雕塑,这是1969年进行的大型改造中奠基建成的。

中山广场雕塑由毛主席塑像和群像基座组成,采用玻璃钢材料制作而成,总高20.5米、宽11米、长23米,毛泽东主席塑像高10.5米,群像高3.5米。雕塑的主体是一尊大型毛主席塑像,伟人神采奕奕、亲切慈祥,巨手挥指西南方向。雕塑的下方是群雕,群雕后部主题为“建党”;左侧为“井冈山星火”、“抗日烽火”和“埋葬蒋家王朝”三组群雕,表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胜利;群雕右侧为“社会主义好”、“三面红旗万万岁”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三组群雕,表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巩固政权的伟大胜利;群雕的正面雕塑,表现出我国人民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奋勇前进的形象。群像的人物形象兼顾男女、老少,以及各个行业的人民群众,神情生动、姿态各异,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的主题寓意。这座体量巨大的雕塑艺术品,汇集了当时沈阳众多知名的雕塑家,是雕塑界公认的最成功作品之一,因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拨乱反正”中幸得保存,成为沈阳的地标性城市符号之一。目前,中山广场正以清新整洁的环境和功能齐全的设施,成为沈阳市民休闲娱乐以及外地游人瞻仰、游玩和休息的重要文化广场之一。

此外,围绕着中山广场四周还有大量近百年的欧式风格建筑,均保持了原貌,它们是沈阳殖民时代的烙印,也是这个城市不可抹去的历史记忆。其中包括,原大和旅馆(今辽宁宾馆)、原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今中国工商银行沈阳分行中山广场支行)、原大和警务署(今沈阳市公安局)、原三井物产会社(今招商银行中山路支行)、原日本朝鲜银行奉天支店(今华夏银行中山路支行)、原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今沈阳市总工会办公楼)、原满铁奉天医院(今中国医科大学及其附属第一医院)以及大量的商业用房,这些都是日本掠夺和剥削东北人民的重要证据。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459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