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座什么历史建筑
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131号的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尽管乍看上去门脸朴素,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这栋建筑由前、后两个主楼和两个耳楼组成,前、后两个主楼由拱廊相连,形成一个四方圈楼。建筑的外观十分精美,房屋的屋顶是传统的飞檐斗拱,上边的琉璃瓦是仿照沈阳故宫屋顶样式的黄琉璃瓦镶绿剪边,外墙面由白色的石头砌成,虽雕刻有精美的中式花纹,但整体上还是一座日式仿唐风格的建筑。
走进这座图书馆,孩子们宁静安详的读书景象,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经是清朝入关之前的工部所在地,以及日伪时期的满铁奉天公所旧址。只有门前的旧址牌匾和北侧那条名为“工部衙门胡同”的窄巷,还在提醒着人们这座建筑近百年的沧桑巨变。
清朝皇太极时期,这里曾是大清工部驻地。学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里曾是皇太极时朝鲜质子(作为人质居住在清朝的朝鲜世子或重臣之子)所居之处,即朝鲜质子馆(朝鲜称沈阳馆)。清入关以后,这里的行政作用消失,成为了一座道教庙宇景佑宫。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政府取代沙皇俄国在东北的特权。1906年,日本天皇敕令在东京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又于1907年将总部迁至大连,以此作为日本推行“大陆政策”进而实现侵略全中国的大本营。1909年,日本人在旧庙宇的基础上修建了日式神社风格的建筑门脸,将这里作为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驻奉天办事处,即所谓的“满铁奉天公所”。这个表面上的机构办事处,实际上却是一个负有特殊使命的军事特务机构。当时日本在沈阳的势力范围实际上是位于以沈阳火车站为核心向外辐射的满铁附属地,而一家以管理日本铁路为名的组织,竟然没有安排在日本租界内,反而选择了遥遥相望的老城区,且邻近张作霖的府邸,将仅有一街之隔的大帅府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可见当时日本人的居心所在。
后来,随着日本侵略势力在沈阳的不断扩张,原本破旧和狭小的房屋已不适应日本大规模侵略的需要,于是在原址处,日本人又重新建筑了一座兼有中式和日式风格的新楼。这座小楼落成之初,日本人颇以此为荣,拍摄了许多高清晰照片印刷成明信片大量发行。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从不少老照片中找到当年这栋建筑的身影。
1945年日本投降后,这里是沈阳市立图书馆所在地,当年日本人的秘密工作场所被各种各样的书籍所占满。1991年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迁入。不过这座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建筑已经不适宜再度进行改造,据说一直以来这里都没有办法安装空调。沈阳市政府决定于2017年6月将沈阳少年儿童图书馆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