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道教博物馆三清山:悠久的道教文化
三清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上饶市境内,总面积为229.5平方千米。三清山不仅千峰林立,竞相争奇,而且怪石遍布,形态各异,奇峰奇石交相辉映。1985年被批准为江西省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列为中国自然遗产,2008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三清山海拔较高,空气潮湿,云雾缭绕,步入三清山有登上天庭之感,也许正缘于此,三清山受到道家青睐,与道教文化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清山自古便享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的盛名。三清山与道教文化渊源颇深。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炼丹术士葛洪于三清山结庐炼丹,宣扬道教教义,就这样与三清山结缘,成为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如今人们在山上依然能看到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唐朝以后,道教在三清山逐渐兴盛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大批道教建筑的兴起。
三清山素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如今景区内保存完好的道教古建筑就有230余处,其中有不少珍贵文物。遍布全山的古建筑,恰巧形成道家太极八卦图的形式。即以三清宫为一个中心,辐射至三清福地的景物,均按《先天八卦图》布局,并且每个方位的景物也因地造景,借势造型,各具特色。
三清宫大门前方建有花岗岩凿制而成、悬山顶式的三清宫牌坊,顶上正脊用刻花鱼龙大吻,正中置放宝葫芦,整个造型小巧玲珑,庄重华美,由此可见三清宫建制非同一般。三清宫正殿供奉道教三清三位尊神,后殿供奉观音及十八罗汉,道佛和谐相处,体现了三清山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
坐落在三清福地南侧九龙山口的龟背石上的三清宫,海拔1533米,南有九龙山做屏障,东靠聚仙台,西面与演教殿相邻,是三清福地藏风聚水的“风水宝地”。三清宫内有宫、观、殿、府、坊、泉、池、桥、墓、台、塔等古建筑及石雕石刻文物。大殿内供奉着道教鼻祖——玉 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尊雕像。其建筑上的石刻楹联历来被人们称道。大殿石柱上刻有“三天无极存道气于玉清上清太清;一统大明祝皇祚于百世千世万世”的楷书;正殿的前殿大门上方有一块“三清福地”匾额,两旁有石刻对联“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
三清宫作为我国道教古建筑设计布局的模本和道教文化的传播地,不仅在总体布局上体现了道家的宇宙观,而且在各处景物的设计上,也充分体现了道家“有无相生”的法则,引得无数世人来此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