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女儿,“公主”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公主”就是皇帝的女儿,尽人皆知,可是为什么称“公主”?

周代的时候,周天子的女儿称王姬,周的国姓为“姬”,故称“王姬”。《诗经·国风·何彼襛矣》是一首描写周天子之女嫁与齐侯之子,车驾盛大的诗篇,“襛(nóng)”形容出嫁的衣服穿得厚。《毛传》:“《何彼襛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郑玄注解说:“王姬,武王女。姬,周姓也。”孔颖达解释得更清楚:“王姬者,王女而姬姓。”

据《春秋公羊传·庄公元年》载:“天子嫁女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诸侯嫁女于大夫,必使大夫同姓者主之。”天子下嫁自己的女儿,贵为至尊,不能亲自主婚,只能由同姓的诸侯主婚,诸侯国的国君的爵位是“公”,“公”来主婚,故称“公主”。

不过,春秋时期还没有“公主”之称,“公主”的称谓是从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公叔为相,尚魏公主。”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公叔痤(cuó)担任国相,娶魏武侯的女儿为妻。凡娶国君之女都称“尚”,尚者,上也,尊也。魏武侯的爵位为“侯”,按照礼制,“诸侯嫁女于大夫,必使大夫同姓者主之”,不能称“公主”,因此北宋高承在《事物纪原》一书中评价这件事说:“僭天子之女也。”即僭越天子之女的称号。此时周王室的地位早已衰落,因此各诸侯国才敢于僭越,诸侯的女儿也可以称作“公主”了。

从汉代开始,“公主”只能用于皇帝的女儿。五代后蜀学者马鉴的《续事始》中说:“自古天子之女未有封邑,至周中叶,天子嫁女于诸侯,天子至尊,不自主婚,使同姓诸侯主之,始谓之‘公主’。汉制,天子女为公主,姊妹曰长公主,帝姑为大长公主。后汉诸王女封县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姑母称“大长公主”。汉代诸王的女儿则称作“翁主”。《史记·大宛列传》载:“乌孙以千匹马聘汉女,汉遣宗室女江都翁主往妻乌孙,乌孙王昆莫以为右夫人。”“江都翁主”指江都王刘建的女儿。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85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