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用科学方法实测子午线长度是什么时候?
早在唐朝时期,我国天文学家僧人一行就组织一些天文工作者利用水运浑天仪和黄道游仪进行天文观测。通过这些天文观测活动他得到了一系列关于日、月、星辰运动的原始数据,并最终完成对地球子午线的测定。
公元724年,一行就开始组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工作。当时一行作为测量活动的总指挥,在全国范围内选定12个观测点并派人实地观测。其中在河南观测的南宫说等人所得到的观测结果极具科学意义。这些观测人员选择同一经度、具有相同地势的四个地方分点观测,分别测量了当地的北极星高度,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四时日影的长度,以及四地间的距离。一行将这些数据进行统一整理和计算,得出了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距351里80步(即现在的129.2千米)的结果。这个数据虽然和现在科学得出的精确结果相比有误差,但这毕竟是人类最早对地球子午线进行科学方法的实测,在世界科技发展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