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烟雨楼有什么样的历史典故?
嘉兴烟雨楼位于南湖湖心岛上,始建于五代。当时该楼位于南湖之滨,吴越王第四子中吴节度史钱元镣为登临眺望“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而建。烟雨楼名称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明嘉靖时,嘉兴知府赵瀛为疏浚河道,特将河中泥沙填入南湖之中,形成湖心小岛,次年将楼移入岛上,名曰“小瀛洲”。明末楼毁,清初重建,几经修葺,形成颇具园林特色的江南名楼。
清代皇帝对此楼深爱有加,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楼赋诗,盛赞烟雨楼。烟雨楼原是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整个园林的泛称,全园占地11亩,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四周围栏环绕,长堤回环。烟雨楼正楼为两层建筑,高约20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楼前所悬“烟雨楼”匾额为董必武所题。楼中还有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吴镇,近代吴昌硕的一些石刻题词。烟雨楼后有假山巧峙。全园湖中有池,岛中有堤,是中国造园艺术的典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