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滕王阁有哪些建筑特色?

南昌滕王阁有什么建筑特点?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西北部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4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李元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名滕王,其所筑楼阁便称为“滕王阁”。滕王阁因初唐才子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震天下,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古语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与滕同音,“葫芦”乃藏宝之物,所以全句意为: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南昌)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因此,滕王阁历来被看作吉祥风水建筑,被古人誉为“水笔”,成为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的地方。

滕王阁主建筑高50多米,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外部看似三层建筑,内部实为七层。阁上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绿色琉璃瓦,正脊鸱吻高达3.5米,为仿宋特制。勾头、滴水均采用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主阁梁枋彩画采用宋式彩画中的“碾玉装”为主调,“解绿结华装”与“五彩遍装”做辅调,室内各明间亦采用“碾玉装”,并突出大红基调,显得色彩艳丽,绚烂多彩。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58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