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九成宫(仁寿宫)的建造过程是怎么样的?

古代九成宫(仁寿宫)的建造过程是怎么样的?

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开创隋王朝,定都长安。因长安酷暑难耐,隋文帝特诏令天下,广造离宫,以避酷热。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石骨棱棱、松柏满布的天台山处,三伏天平均气温只有21.8℃,微风徐来,沁人心脾,实为消夏之佳境。于是,杨坚便命右仆射杨素为总监、宇文恺为将作大匠在此修建离宫,历时两年三个月,雄伟壮观的九成宫终于落成。文帝取“尧舜行德,而民长寿”之美意,将其命名为“仁寿宫”。

仁寿宫名曰“仁寿”,实则是建立在万民尸骨上供统治者消遣取乐的罪恶之宫。杨坚初次来仁寿宫消夏避暑时,道路上的役夫死者不绝于目,杨素便下令焚除之。相传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除夕之夜,杨坚登临眺望,见宫阙中不时有磷火弥漫,并隐约听到哭声。于是,他便派人前去察看,原来是“鬼火”。杨坚心中一阵惊悸,叹道:“此乃修宫时死去的鬼魂呀。”

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仁寿宫得到修复和扩建,因“九成”乃“九重”之意,意为“九五”之尊,太宗便将其更名为“九成宫”。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lyzdy.com/5554.html
返回顶部